8月22日早上7时30分,安吉县梅溪镇铜山村竹材分解点,村民把一捆捆毛竹从小货车上搬下来,这是一早从山林里砍伐下来的。
切段、剖分、拉丝……毛竹在分解点里经过一系列初加工后成为毛坯,随后被运往竹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精加工后成为装修用的竹板材。“2根竹子能做一块板,我们目前年产10万平方米竹板材。”竹帝新材料市场部经理胡学官介绍。
“竹子3年成林,被砍伐后还能生长,是取之不尽的‘绿色银行’。”位于安吉的国家竹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昌平介绍,“以竹代塑”倡议于2022年正式提出并启动,近年来,湖州从“一根竹子”里挖掘生产力,逐步实现“原材料—深加工产品—加工废料—新产品”的绿色产业模式,并逐步升级为“以竹代X”。截至目前,湖州累计培育竹加工企业千余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0家,一场“绿色银行”变现记正在上演。
上午10时许,在浙江耀竹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自动流水生产线完成从毛竹到竹纤维的三道工序、七大工艺。负责人张明忠介绍,车间每天可产出竹纤维30吨,竹纤维的衍生产品袜子、衣服和医用口罩布料价格都飙升了好几倍。而生产过程中,实现水循环利用。
下午4时许,浙江峰晖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竹木展厅依然有参观者在“取经”。这里的竹制品让人眼花缭乱——现代风的竹灯,竹笋壳做成的礼盒,热销的竹筷、竹勺、竹垫等餐具……“我们近年来累计开发3000多款竹制品。”峰晖竹木总经理梁峰晖说。
生产车间内,10余名熟练工人巧手翻转,2分多钟就能编制出一个竹制礼盒。一旁,切削机、雕刻机等设备正加速运转。近年来,峰晖竹木每年投入四五百万元用于自动化设备更新。
“最近一笔来自美国的100万美元订单,对方还特别指定了传统手工编织工艺。”峰晖竹木销售总监彭加方介绍,目前他们有7成产品销往海外市场。
记者了解到,在“以竹代X”的理念的推动下,我市近年来推广竹制全降解塑料袋超200万只、竹餐具6000余套、“竹六小件”20万套、“竹四小件”3万套。去年,全市竹业产值突破200亿元,约占浙江省竹产值的36%,7万多名竹农从竹林培育和采伐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