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调解到此结束,双方阅看笔录无误后请签字。”近日,随着两位当事人线上签字确认,一起关于劳动争议的诉讼纠纷案件通过调解圆满落幕。这标志着杭州市总工会探索开展的劳动争议诉讼纠纷专业化调解工作成功实现“开门红”,为化解劳动矛盾开辟了高效新路径。
2024年10月,来杭务工的刘先生入职杭州某公司,从事新媒体运营工作。然而,入职后,公司并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也未依法缴纳社保。今年3月,该公司以刘先生“工作能力不足”为由解除劳动关系,刘先生对此决定不服,先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因对仲裁结果不满意,随后向上城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案件受理后,上城区人民法院根据工作机制,将案件委派至杭州市职工服务中心劳动争议特设“共享法庭”进行调解。调解员深入了解案情后发现,经过仲裁程序,双方在赔偿金数额上的分歧已大幅缩小,核心矛盾并非补偿金额,而是彼此存在情绪对立,不愿面对面沟通。针对这一特点,调解员结合当事人实际需求,决定采用线上调解模式:一方面通过视频沟通,耐心安抚双方情绪,引导当事人理性看待争议;另一方面清晰梳理法律依据和责任边界,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高效完成调解。
原来,为充分发挥调解在解决劳动争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建立“调裁诉”一体化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同时探索工会在劳动领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杭州市总工会近期采取试点先行的方式,引入专业民办非企业调解组织,入驻杭州市职工服务中心劳动争议特设“共享法庭”,正式启动劳动争议诉讼纠纷专业化调解工作。今后,只要双方当事人同意调解,相关案件即可由法院委派至市职工服务中心劳动争议特设“共享法庭”进行调解。
“共享法庭”的核心优势在于案件可以实现全流程线上化调解,从法院委派案件、双方签署调解文书,到最终完成司法确认,整个过程当事人都可以无须到场,所有环节均可通过线上平台操作。调解中,调解员还会同步开展情绪疏导,帮助当事人客观看待仲裁结果与法律规定,最大限度提升调解成功率。同时,“工会+法院”劳动争议诉讼专业化调解,通过“调解书+司法确认”的模式,实现案结事了,充分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司法资源。自2025年8月1日正式启动劳动争议诉讼纠纷专业化调解工作以来,市职工服务中心“共享法庭”已接收到上城区人民法院委派调解案件102件。
下一步,工会“共享法庭”将持续完善多方协作机制,通过疑难案件研讨、法律适用培训等方式,推动调解标准与审判标准衔接统一,让当事人对纠纷结果更有预期,同时进一步优化调解、仲裁、诉讼等各环节的衔接流程,实现劳动争议化解“闭环管理”,切实为职工与企业搭建高效、公正的纠纷解决平台,助力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