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岁的大运河,是江苏的母亲河。2020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正式实施。作为全国首部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决定》彰显了扛起“探路”使命的要求,在多方面取得了突破,凸显了鲜明的地方特色。2019年12月27日,宣传贯彻《决定》座谈会在南京举行,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王燕文,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仲梓,副省长费高云出席会议。
12月28日起,我省启动省市两级储备肉投放。全省将以低于市场价10%左右的价格择机投放1万吨储备肉。
“在全面小康道路上,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迈向现代化新征程,仍需跋山涉水。”23日至24日举行的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吹响“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再出发的前进号角,在全省各地引发强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一定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信心,接续奋斗,在江苏大地同心共绘“强富美高”新画卷。
据上海市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介绍,停车资源共享利用项目已经连续三年被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经过全市各区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已经完成了492个共享项目,可提供2.24万个共享泊位,为“十三五”期间“创建500个停车共享项目,提供3万个共享泊位”奠定了良好基础。
见证无数历史的安义路,摇身一变成为了人气爆棚的“安义夜巷”;最具“国际范”的老外街,用原汁原味的节日活动点亮夜晚;充满文艺气息的大学路,有着自己的创意、文化与格调……
上海郊环由“C”成“O”,今天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上午,沿江通道越江隧道(浦西牡丹江路-浦东外环线)新建工程(正式命名为“郊环隧道”)建成试通车。
12月27日,从扬州海事局传出消息,据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19年12月18日上午,长江扬州段港区全年货物吞吐量达到10660万吨,连续两年吞吐量过亿吨,成为名副其实的亿吨大港。数据同时提示今年突破亿吨的时间较去年提前半个月左右,尽管扬州港外贸船舶货物吞吐量较去年略有减少,但得益于内贸货运需求的强劲增长,预计全年货物吞吐量可超过1.1亿吨。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朱高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消费史(1949-2019)》项目获得立项资助。据了解,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现阶段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层次最高、权威性最强、资助力度最大的项目类别,代表了该领域的国家最高水准。
2019年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明确将盐城纳入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盐城各地纷纷开启激情、高效的“沪动时间”,全面接轨大上海,深度融入长三角。
盐城既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又有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同时还是一座产业基础扎实,充满创新创业活力的新兴城市。
12月26日,省长吴政隆前往盐城市响水县调研。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深刻吸取“321”事故教训,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牢记初心使命,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立足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力推动安全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迈出新步伐、展现新作为。
南通楼市这两日颇不平静。 12月25日晚,南通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对市区新建低价普通商品住宅项目限制转让的通知》文件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份通知向外界传出南通一项楼市新政——低价新建普通商品房将限售五年,被市场称之为南通版“定向限售”政策。
这是一座让世界读了2500年的东方水城,千百年来保留着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气韵;这是一座全球制造业重镇和国际化名城,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的生动缩影。 “人间天堂”苏州,用古典园林的精巧,布局现代经济;用双面绣的绝活,融通古今中外。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从苏州太仓刘家港扬帆出海;刚满25周岁的苏州工业园,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
今天 苏州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召开 回顾总结“强富美高”新江苏 建设五年的苏州实践 以及2019年工作 研究部署2020年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