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魅力长三角 >> 资讯频道 >> 关注长三角

嘉兴:尖山乡贤用写作特长助力乡村振兴

嘉兴关注长三角2019-12-21 来源:嘉兴日报阅读:7211

“杨老师创作了很多文学作品,还在村里开展创作培训,大家的收获大着呢!”昨天(12月19日),在嘉兴海宁市尖山新区(黄湾镇)尖山村,村民马大伯对乡贤杨卫华赞不绝口。

杨卫华是尖山村33组村民,1989年高中毕业后做过代课教师、仓库管理员等多项工作。1997年,他在海宁黄湾街头开了一间饰品店,开始用闲暇时间尝试着写民间故事和武侠小说。2006年,他的武侠小说《传家祖训》在《今古传奇》上刊登,产生较大反响,这激发了他在文学创作中的热情。此后,他边经营小店边创作,150多篇小说、故事等作品陆续发表在全国各大刊物上。

自2010年起,他又主攻长篇通俗小说创作,至今,他已出版长篇小说《象墓》《最美好的时光》,以及作品集《苹果树下的诺言》等多部个人专著,获得不少文学类奖项。创作文学作品的同时,他还尝试微电影剧本创作。2015年,他的首部微电影剧本《情人劫》就在首届“京华奖”全国微电影剧本大赛中获奖。

现如今,杨卫华不仅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入选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北京微电影产业联盟签约编剧、嘉兴市网络作家协会理事、起点中文网的签约作者,还是海宁市尖山新区(黄湾镇)乡贤联谊会的一位理事。

“作为乡贤联谊会的理事,我结合自身特长开展了文学创作培训、优秀家风家训传习等方面的工作。”杨卫华介绍,在尖山村文化礼堂,他开展文学创作培训,主要介绍了如何提高青少年文学鉴赏水平、写作能力和文学创作质量方面的内容。

黄湾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林家隐,在杨卫华的指点下,利用暑假写了部6000字的短篇小说,发表在共青团中央主办的国家级刊物《儿童文学》杂志上,简书网上有读者专门发帖对这部短篇小说给予好评。

海宁尖山是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杨卫华根据杨梅采摘期间发生的故事,编创小品《诚信》,讲述农户和顾客之间的诚信故事,很接地气地向群众生动传达了不管做人还是做事、都要以诚信为本、守住底线才能良性发展的理念,深受群众欢迎,也在小品大赛中获奖。去年,杨卫华参加了嘉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嘉善县干窑镇政府和《山海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2018干窑首届全省乡村振兴新故事创作大赛,他的参赛作品《我的二维码》荣获一等奖。

近年来,农村经济飞速发展,杨卫华还和一些摄影爱好者等相关人员,用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记录乡村人物,记录村落风貌,记录乡村的风俗礼仪,记录乡愁。“我希望这些努力,能让村民深切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能激发更多的人以更大的信心和更饱满的热情致力于乡村振兴!”杨卫华说。

“我们的乡贤就是一群立足于乡间,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崇德向善、传承文化,帮助乡亲的人们!”海宁市尖山新区(黄湾镇)党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海宁市尖山新区(黄湾镇),还有许多乡贤都像杨卫华一样,依托不同专长,通过各种方式,传播社会文明和各种各样的社会正能量,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