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在原址造一层高的房子,我可以接受。”日前,衢州衢江区高家镇湖仁村村民徐某和曾某的建房纠纷,经过镇大治理模块工作人员的调解,在半天内达成和解,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书。
“这起矛盾纠纷之前镇里‘单打独斗’调处了不下5次,效果并不理想。”高家镇党委副书记朱志峰说,今年9月,镇里运行模块化管理以后,矛盾纠纷的调处效率大幅提升,基本可以一次调处成功。高家镇大治理模块整合了派驻的公安、司法、资规、行政执法等部门的力量,并建立了“点兵点将”等工作机制,调处起来有法、有理、有据,易于被双方当事人接受,提高了解决矛盾纠纷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9月6日,高家镇发生一起溺亡事件,一名年仅6岁的小女孩在一工地附近坠江溺亡。在善后处理中,家属方认为施工方没有做好场地安全防护,存在安全隐患。施工方则认为家属方没有尽到监护义务,同样存在一定责任。面对这种情况,大治理模块积极行动,通过双方动态掌控、两边关系排摸,一方面做好稳控,另一方面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溺水死亡纠纷调处的精准点在于如何定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补偿数额。在了解到矛盾双方在区法院各有一名信任的法官后,工作人员看到了解决矛盾的“撬棒”,建议他们各自去咨询一下信任的法官,并直接“点兵点将”区委政法委、区法院、区司法局,请求给予相应帮助。
9月26日,眼看时机成熟,大治理模块召集双方当事人调解,区级相关部门也准时到场。因事前双方的心理价位相近,加上专业人员的法律知识解答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问题迎刃而解,双方于当日签订调解协议书,一起很有可能引起上访的棘手纠纷得以平稳化解。而在去年,一个相似的案例,调解化解工作就用了1个多月时间。
今年,高家镇新发生的174起民事纠纷全部调处,成功率100%,还成功化解了8起疑难信访积案,有的积案甚至已长达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