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魅力长三角 >> 资讯频道 >> 关注长三角

“守护舌尖安全”系列问政(三)

金华关注长三角2023-06-16 来源:金华日报 阅读:124381

“一老一小”的食品安全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随着天气渐热,食品安全事故进入易发时段,相关问题成为市民关注热点。

日前,金华日报《市民问政》栏目“守护舌尖安全”系列第三期邀请市民政局副局长傅国荣、市教育局校园安全与体卫艺处处长方晓莲,市市场监管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处处长黄俊伟,婺城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郑建忠,浦江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方贵,金东区民政局党组成员胡鹏波做客融媒体演播室,与市民在线交流“一老一小”食品安全问题。

学校和养老机构仍存食安隐患

主持人:在日常检查中,校园和养老机构“一老一小”食品安全隐患存在哪些突出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市场监管部门有哪些举措?

黄俊伟:个别学校食堂后厨存在挡鼠板等三防设施缺失、原材料采购台账记录不完整、食品添加剂管理不规范、“阳光厨房”未建设等问题,部分养老机构食堂后厨存在柴火间和加工间同处一室、共用一人的情况,后厨加工制作环境卫生不理想等。

今年以来,我们联合民政、教育等部门相继开展养老机构阳光厨房建设,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治理等相关行动,截至5月31日,累计改造提升养老机构厨房77家,安装养老机构阳光厨房77个,组织学校食堂量化等级评价837家,发现整改问题67个。

主持人:校园和养老机构是落实“一老一小”食品安全的重要主体,我市学校和养老机构是如何落实的?存在哪些难点痛点?

傅国荣: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养老机构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主要从严把“三关”上入手:一是严把“入口关”。我市把“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写入《金华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以地方性法规形式予以固化,并要求“所有开办有食堂的养老服务机构,必须取得食品安全许可证;所有养老服务机构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目前我市登记备案在册的124家养老机构和正常运行的152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部实现两个100%。二是严把“培训关”。各级民政部门每年开展养老机构管理人员食品安全培训,今年已开展培训6期700多人次。三是严把“检查关”。今年以来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联合“双随机”检查12次,发现并整改问题53处。

方晓莲:目前,全市学校总体平稳,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量化等级B级以上达100%,165家实施五常、6T等先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大宗食品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率100%、校内超市品牌率100%。

主要做法有:一是压实主体责任。连续多年将“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列入校园安全“十大行动”,贯穿全年常态化开展。与各地各校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压实工作责任。实施校领导陪餐制。将食品安全纳入等级平安校园、教育业绩考核、教育督导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开展食品安全系列检查。修订《校园安全标准化管理100条清单》,学校每月常态化自查自纠、市县两级定期暗访检查。三是推进数字化应用。

全市总共1853所中小学,在校生107.7万,加上家长,校园食品安全涉及323万人,学校点多面广,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任务艰巨。有的学校和幼儿园主体责任还有待进一步强化,隐患自查自纠、举一反三整改力度不够。有的学校在食堂消防安全、食品陪餐、食品加工、食品留样、卫生消毒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和短板。

居家养老助餐服务经费是否到位

主持人:全市居家养老助餐服务和金东区居家养老助餐服务资金补助是否到位?助餐配送是怎么做的?

胡鹏波:目前,金东区保障老年人助餐经费通过“财政投一点、集体担一点、社会捐一点、家庭出一点”的模式予以保障,财政保障每年3000余万元,资金保障主要保障60周岁以上困难老人和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群体。

傅国荣:在助餐配送方面,开展村(社)党员、网格员、社会组织和志愿者走村入户助餐配送餐,建立“小巷队伍”送餐上门制,调动快递员、外卖员、党员志愿者、公益社会组织和社区工作人员等力量,组建“小巷骑兵”队伍120多支,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门,打通暖心接力“最后一米”,确保老年人吃上“热乎饭”。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助餐配送餐村(社)覆盖率达80.28%,今年以来助餐配送餐达310万人次。

主持人:金东区居家养老助餐服务是我市一张“金名片”,今年以来,这项工作有哪些新亮点和成效?

胡鹏波:从2012年开始,金东区以农村居家养老为切入点,探索完善“日间统一照料、夜间分散居住”的“五统五分”新型农村养老模式。建立覆盖全区12个乡镇(街道),360个行政村(社)的居家养老照料中心,解决了全区75周岁以上老年人的吃饭问题。2017年以来,全区以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为起点,建成多功能综合的服务中心,中心改变以往单一提供就餐形式,为本村(社)和周边临近村(社)老年人上门提供生活服务、康复护理服务、托养服务、家庭支持服务及心理疏导等。

2022年8月金东区承接全省养老服务“爱心卡”试点以来,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营最高可补助60万元和14万元,助餐补贴也从原来的每餐2元增加到4元。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独立开伙且年运行300天(含)以上,符合补贴条件的平均就餐人数(不含配送人数)在30人及以下的,给予3万元基础运行补助,符合补贴条件的平均就餐人数(不含配送人数)在30人以上的每超过1人增加年补助800元。经考核被评定为五星、四星和三星的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1万元的奖励补贴。

物美价廉安全营养怎样兼顾

主持人:婺城区学校和金东区养老助餐服务中心,如何保障食材的来源、采购和机制的全过程安全?“物美价廉安全”有哪些保障措施?

郑建忠:教育部门按照“4D管理”要求,做到三个到位:第一是责任到位。从局到学校,到配送企业、加工企业都建立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明确各主体的主要负责人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并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第二是监管到位。全区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全区分成六个片区,每片区各有一所中学和小学任组长学校,组织开展本片区的培训、检查、考核及采价等任务。第三是考核到位。每学年对食堂食材配送企业与加工企业进行考核评价,把相关监管部门的日常检查结果纳入考核。

胡鹏波:一是定点配送或购买。工作人员到指定有专业资质的门店购买或商家送菜上门。二是村干部不定期检查抽查。村干部每周2~3次对菜品质量和份额进行随机抽查。三是利用智能化手段监管。为全区所有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配送中心配套“阳光厨房”,为居家照料中心安装无感智能终端,对老人饮食质量进行监管。四是做好食品留样和消防安全的规范化管理。

主持人:为保障安全,校园和养老机构采取了哪些智慧化手段?

傅国荣:一是高标准建设“阳光厨房”。今年在全市范围内提供餐饮服务的养老机构建成“阳光食堂”85家,计划于6月底前全部完成。二是推进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智能服务终端建设。今年再为100个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配置智能服务终端,计划于6月底前全部完成。

方晓莲:一是将“阳光厨房”升级为“智能阳光厨房”,食堂管理者、学校管理层、主管部门以及监管部门可以随时通过手机App查看后厨信息,对操作人员不当行为和操作习惯进行预警,让后厨运作真正实现阳光透明。二是开展校园食品安全数字化应用试点。如浦江县推进线上点餐和智慧食堂建设;东阳市推进食品安全溯源与营养健康分析场景建设,统筹教育局、市场监管局等9个部门和15个乡镇街道,整合128项数据,实现26项业务协同,构建了5个场景。

主持人:“一老一小”食物营养如何均衡?

郑建忠:抓膳管会建设。学校通过民主推荐等方式,成立由学生家长、教师代表等组成的膳食管理委员会,把学生食物营养均衡问题列为监管项目。抓营养菜单制定。学校在膳管会、加工企业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好四季营养食谱,食谱在制定过程中注重杂粮与精粮、主食与副食、干与湿、荤与素的合理搭配,从而实现营养均衡。菜谱每周都要公开(通过学校公众号或校内公示栏),现全区学校食堂食谱都使用了营养量化的带量食谱。

胡鹏波:联合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专门出台老年人营养餐指导办法,在荤素搭配、米面结合、食材选择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培训。突出重点抓,抓好炊事员人群,出台相关奖励措施,开展养老中心优秀炊事员评比。

智慧订餐系统真的智慧吗

主持人:浦江县有学生家长向本栏目反映,学校要求孩子前一周订好下一周的餐食,且订餐系统故障多、不好用。家长认为,提前订好一周的餐食,提前量打得太过,不合理。这个情况浦江县教育局是否知晓?接下来,将如何优化订餐系统和订餐方式?

徐方贵:学生家长向栏目反映的问题浦江县教育局是知晓的。浦江县教育局将“阳光厨房”进一步升级为“智慧食堂”,在浦江二中、中山中学开展试点。

我们已经采取以下措施,确保智慧食堂真智慧真安心:一是系统迭代升级。与技术团队沟通,不断优化完善系统。学校已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分年级错时点餐、在校园内开设一批点餐平台、延长点餐时间、班主任对未点餐学生“一对一”的提醒等。二是计算订单余量。对学生的订单利用大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按订单量排队,找准学生最喜爱的口味。同时对每个订单再预留1%~3%的量用作备餐,以备未按时完成订单或临时变更订单的学生也能吃上自己想要的套餐。三是把控食材质量。高中生星期一到星期五都在学校,只能安排在周末提早一周订餐。考虑到特殊学生、特殊情况,可以提前两天变更套餐,同时食材的新鲜度和质量请家长和学生放心,都是当天配送、当天烹饪、冰箱留样,每天有学校领导、教师代表有时还邀请家长代表参加食材的验收签字。

主持人:我市学校通过线上订餐的学校多吗?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面临哪些问题?未来,线上订餐是否会推广?

方晓莲:目前线上订餐正在少部分学校试行,实际操作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图片和实物存在差距。校园食品点单目前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可能会遇到菜单不明确、食材不新鲜等问题。二是线上订餐时间的问题。从可操作性的角度看,一般都要提前一周预订,学校要准备食材,而且提前一周点单也不知道最想吃什么,学生临时想改变较繁琐。三是食品营养与健康的问题。从食品营养与健康的角度讲,应该兼顾营养均衡,喜欢和不喜欢的都要吃一点,如果让中小学生自由点餐,学生势必选择自己喜欢的菜品,导致偏食。四是信息安全的问题。网上订餐涉及一些个人信息和支付信息,例如姓名、学号、银行卡号等。

我们鼓励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试点线上点餐。作为新事物,有一定的发展过程,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会逐步推广普及。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