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43%。
这是2023年上半年度嘉兴推进民生实事项目的进度。
民生实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办好民生实事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际行动,也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
2023年,嘉兴确定十个项目为年度民生实事项目,这些项目是向全体市民征集而来的,其中既饱含着人民的期待,也考验着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以及为民情怀。
年过半载,各个项目完成得怎么样?项目推进过程中有哪些特色亮点?老百姓对这些民生实事有着什么样的感受?连日来,记者走进一个个民生实事项目实施点,近距离感受民生实事项目的推进情况。
在市民的反响和回声中
感受民生实事推进的硬度
民生实事,重在为民。而为民有一个很重要的评判标准,就是群众的体验感。
在今年的民生实事项目中,有一个是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要求全市按“幸福里”五星标准改造城区农贸市场29家,按四星标准改造乡村农贸市场45家,并且要实现全覆盖。
为什么要对农贸市场“提档升级”,按照星级标准来打造?这是为了回应一句很流行的话,叫“菜篮子里拎出幸福感”。菜篮子承载着“人间烟火”,关乎百姓一日三餐,所以农贸市场给予百姓的体验感,同样关系着百姓的生活幸福感。
那么,什么样的农贸市场才能叫“幸福里”?在这几年的规划和探索中,嘉兴探索出了一套以“环境优、智慧感、邻里味、嘉禾韵、规范化”为核心要素的“幸福里”农贸市场建设标准规范。
记者近日来到海宁城南农贸市场,一进门就被这里干净整洁的环境和规范有序的摊位吸引住了。
因为离家近,市民朱香善经常来这里买菜,而这位常客也见证了农贸市场的“变身”。朱香善告诉记者,她很早就关注到市场在改造,“改造前,这里环境不好,进来会闻见异味,而改造后市场就跟大商超一样,清爽、舒服。”
海宁城南农贸市场的“更新换代”给市民带去了真切的体验感。而在民生实事年度任务中,有些项目仍在进行中,这些项目群众知道吗?对群众来说事情办“实”了吗?
民生实事办得怎么样,另外一个标准就是要让民众看得见、摸得着。“麟湖社区长者餐厅位于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一楼,建成后可以同时容纳80人左右进餐。”在秀洲区麟湖社区,记者看到项目现场立着一块简介板,上面有长者餐厅的平面图、效果图以及相关介绍,群众可以直观了解项目情况。
记者在现场对路过的市民进行采访,他们表示“每天路过可以看见项目的进展情况,知道是服务老人的项目”,同时也有多位社区居民告诉记者,长者餐厅专门针对老年人开放,很有必要,他们纷纷为街道和社区的为老服务工作点赞。
让老年群体“吃得饱”“吃得好”,让他们感受到“舌尖上的幸福”,是评判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据介绍,今年全市将新开办10家示范性社区老年食堂,为老年人提供堂食和送餐服务。
民生实事,要干一件成一件,民生实事的对外宣传,就是为了能多听听群众的声音,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变化。如此,才能慢慢把他们的期待变成掌声、笑声、喝彩声。
在工程的速度和质量中
彰显民生实事推进的力度
明确“时间表”,绘好“施工图”,民生实事项目就要大踏步向前走,一刻也不能停。
从“纸尖”到“空间”,民生实事不能拖也不能缓。
在海宁市洛塘河两岸有机更新及配套停车场项目的会议室内,挂着该项目的进度计划表,详细记录着各个子项目的建设名称、完成时间、已完成进度等内容。“根据计划表,这个项目要在8月份进行验收,现在进度怎么样了,可以按时完成吗?”记者问道。项目负责人坦言“施工过程遇到些阻力,但按期完成没有问题”。
原来,在这个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有周边小区居民反映噪声、扬尘等问题,为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施工搁置了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项目方邀请周边居民以及社区、交通、住建、综合执法等多方主体坐下来商讨对策,最终达成共识。项目方还特地在项目部二楼设立了会谈室,并向周边居民发放工程情况说明,“只要居民对项目有疑问,随时来找我们,我们会想办法解决。”
在实施过程中,民生实事项目建设者没有埋头“自顾自”干,而是随时听取群众心声,力争把每一项民生实事和民心工程办好、办实、办出成效。
在今年的民生实事项目中,“温暖嘉”未来社区建设是新增项目。“温暖嘉”未来社区建设主要包括改造基础设施及完善邻里中心、社区文体空间、托幼养老场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客厅等公共配套设施。
办好民生实事项目,能快则快、能早则早。据介绍,目前“温暖嘉”未来社区的进度率为93.25%,有7个未来社区项目已通过省级验收。
完成未来社区建设目标,平湖正“跑步前进”。平湖市及时分解落实省、市政府下达的民生实事任务,实行量化闭环管理,同时在制定计划中广泛征求周边群众意见建议,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各条线协同融合推进。
就拿林埭镇徐家埭未来社区来说,在建设中深挖社区资源,整合利用零星微空间,推进社区更新提升;创建“徐徐道来”党建工作模式,凝聚党员、网格员等各方力量,搭建起居民与社区之间的沟通桥梁;探索桥下空间改造利用,建成包括标准五人制笼式足球场、篮球场的全龄多功能体育乐园。“奇思妙想”只为丰富居民的日常生活,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民生实事项目推进过程中,会遇见波折,但目标既定,时间不能拖、标准不能降,要坚持重实干、出实招、求实效,有效化解项目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干一项、成一项。
在困难和问题的破题中
体现民生实事的温度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公共充电桩的建设迫在眉睫,在今年的民生实事项目中,嘉兴计划在全市新增公共充电站40座、公共充电桩500个,不断满足群众对新能源汽车“出得了城、下得了乡、回得了家”的愿望。
在嘉善魏塘街道的善东路停车场,建有全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记者在现场看见,停车场的北墙墙面上每隔一定距离就安装有一个充电桩,整整齐齐排成了一排。记者数了一下,该停车场共建有6个充电桩,而建设方在前期的报备中,计划是安装7个充电桩。
项目建设方告诉记者,该地为城乡接合部,一般居民都是晚上前来停车或充电,白天停车场比较空闲,为避免浪费,在这个停车场只建了6个充电桩,多的一个协调到了另外的停车场。
民生实事项目不仅要干得实,更要干得优,这个“优”,是优化,同时也是优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建设,“优质”了吗?
记者在与周边居民的交谈中了解到,该点位安装的6个充电桩均为慢充,而停车场设置的免费停车时间只有半小时,这无形中增加了居民的停车费用。记者将该情况反馈给项目建设方,建设方表示:“会及时反馈,给出合理方案,尽快解决,请市民放心!”
一句“放心”,不仅是对居民的承诺,更是对民事实事建设最高要求的承诺。
民生实事项目是体现群众生活质量的风向标。站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跑道上,嘉兴要“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就要在“优”上有体现,把“嘉兴味”民生好事办得更有质感。
在去年嘉兴的民生实事成绩单里,“幼有所育”“幼有所托”“优学在嘉”等方面都超指标完成。今年我市继续加码,从“优学提质”入手,计划在全市竣工公办中小学8所,新增学位9000个;在全市120所中小学开展爱心暑托班服务;改造提升35所学校的公共厕所,惠及5万名以上学生……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小孩子的事一件件都被当作“大事”办。
比如桐乡今年要建成投用两所中小学——伯鸿小学、丰子恺学校,充分整合发挥名人文化及资源对学校办学的支撑作用,将教育思想和理念同校园环境建设、课程设置等有机融合起来,进一步扩大学校品牌效应。同时,创新设置地下接送区、架空层活动区、空中花园等特色功能区,可有效缓解上学、放学期间学校周边的交通压力,增加学生课外活动便利性,进一步提升学校品质。
又如海盐武原街道文星社区设立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在原先亲子活动阵地基础上,打通现有涵芬书屋、科普体验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资源,配备教玩具、活动材料、图书绘本、儿童桌椅等,实现全天候开放,为辖区3岁以下婴幼儿打造家门口的育儿站。
办好民生实事“永远在路上”——2023年的民生实事“年中考”,各部门各单位以钉钉子精神把纸上承诺变成现实成效,让年年办的民生实事变成老百姓天天可感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