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魅力长三角 >> 资讯频道 >> 关注长三角

一切奔着人民幸福

嘉兴关注长三角2023-07-24 来源:嘉兴日报阅读:115420

百姓冷暖,枝叶关情。

年初由人大代表票决产生的民生实事项目,承载着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景,也是每年政府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半年时间过去了,今年各项民生实事项目进行得怎么样?连日来,政府广开言路倾听各界意见,督查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奔着问题明确下一步重点。这是继一季度全面梳理民生实事推进情况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行动。

听、看、查的背后,饱含着政府“承诺绝不打折,一切为了人民幸福”的民生情怀、责任担当。市长李军反复强调:“民生实事一定要办出实效,办出亮点,办出群众满意。”

陆续汇总的数据显示,总体进度超八成,群众满意度为98.8%……

这是一份令人欣喜的民生实事“年中考”答卷。答卷背后,是百姓可感可知可触的幸福。

聚焦“一老一小”

为幸福家庭托底

小区里面有了托育园,这让每天工作繁忙的余女士兴奋不已。“就开在小区里,实在太方便了,价格也比市场上低很多。”家住市区金都佳苑小区的余女士说,原来孩子是老人带,现在将孩子送到托育园后,不仅减轻了老人的负担,而且托育园里设施齐全,还能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

余女士所说的托育园,系秀洲区高照街道秀清社区托育园,面向3岁以下婴幼儿,可根据居民需要实行全托、半托,甚至计时托。作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今年5月开园以来,这个托育园已经吸引55名孩子入园,托位使用率高达92%,辐射周边11个小区。

本着“有地方托、托得起、托得放心、托得有质量”的理念,上半年,全市新增87家社区托育机构、94个临时托育服务点,合计新增托位4988个,远远超出年初确定的任务数,并率先在全省实现普惠托育镇(街道)全覆盖。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虽然“幸福”之于每个人的意义不同,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父母都能安享晚年,无疑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前提。只有托稳“一老一小”,家庭才能解除后顾之忧。

“一老一小”关系每一个家庭。涉及“一老一小”的每一项民生实事都等不起、慢不得。从上半年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可以清晰地看到各项民生实事加速推进的紧迫感——

新竣工6所公办中小学,新增学位10350个,今年秋季将投入使用;174所学校在今年暑假开设爱心暑托班,惠及4万多户家庭。这些指标均远超年初确定的任务数。

“一老”项目推进同样是快马加鞭,今年初以来,已新建家庭养老床位286张、示范性社区食堂4家……

每到饭点,海宁市硖石街道西山社区的老年食堂里,便坐满了前来用餐的老人,番茄炒蛋、糖醋鸡米花……老人们拿着餐盘挑选着喜欢的菜品。“饭菜可口又实惠,而且离家这么近。”家住附近的张阿姨经常和老伴来这里就餐。社区食堂建设着实让老人们享受到了生活的便利。

聚焦品质生活

为幸福家园赋能

从生活水平的提升到生活品质的跃升再到更高品质的生活,嘉兴民生工作早已发生质的变化。而这种质的变化透过一件件民生实事照进百姓生活的日常。

对于常年在外奔波的人来说,提起民生实事,最直观的或是城市停车场建设。

即便是曾经最难停车的市中心核心区域、学校医院周边,除特殊时间段外,停车也不像原来那么难了。部门、单位让利停车空间,遍布各处的新建停车场,以及城市边角区域开辟的停车场,让难以破解的停车“城市病”问题得到纾解。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嘉兴建成公共停车场6个、新增停车位1540个;新增充电站51座、充电桩550个;新提供共享车位6999个。

除了物理数量上停车位的快速扩张,停车导航、提前扫码、立体停车场建设等智慧停车体系的构建正在加速车辆的流转、压缩停车的时长,为停车打开了新的空间,提供了全新体验。

继去年在江南摩尔建起首座“又酷又炫真方便”的全智慧立体地下停车库后,作为今年民生实事项目,戴梦得立体停车楼项目拔地而起,项目完成后,可新增217个停车位,7月底前将投入使用。因为业务关系经常往市中心跑的李先生一直在关注这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太方便了,就像进超市存取商品一样,几分钟就可以搞定。”

生活越来越便利,生活处处有温暖,不仅是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人民生活幸福的重要基础。

如今,很多市民发现,农贸市场环境越来越好了。退休后每天操心一家人吃饭问题的王阿姨,提起家门口凌塘路农贸市场的改造,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现在环境蛮清爽,商品介多!老好了。”而具有超前设计的荷花堤农贸市场则在紧锣密鼓建设中,该市场以“便民农贸+都市生活”为特色组合,力争打造中心城市示范标杆市场。上半年,按照高品质、全覆盖、争示范的要求,对标“幸福里”标准,全市完成改造农贸市场12家、正在验收38家。这些家门口的农贸市场,让群众逛得更舒心、买得更放心、吃得更安心。

如今,很多市民感受到,社区环境越来越高大上了。“以前健身要跑很远的健身房,总是坚持不了,现在走几步就到了,几乎每天来。”在嘉兴经开区塘汇街道新禾家苑社区百姓健身房,王先生正大汗淋漓地在“撸铁”,这个健身房让很多附近的居民有了坚持锻炼的动力。该健身房充分衔接未来社区驿站建设,于今年4月启用,“15分钟健身圈”覆盖附近8个小区、253家企业,辐射常住人口1.6万人,实现了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可达、可得、可感。此外,新禾家苑未来社区还因地制宜打造幸福学堂、社区生活广场等老幼融合场景,推进“社区管理”向“整体智治”进阶升级。这种温暖社区项目的有力推进,让更多社区更具现代感、未来味。上半年,全市已建成7个“温暖嘉”未来社区,惠及群众将近5万人。

此外,今年的民生实事项目还在除险保安、道路提升等方面发力,以一些关键小事为切入点,切实营造安全舒适的生活出行环境,为群众带来更多可感可触的实惠。

聚焦生计健康

为幸福人生筑梦

对于百姓而言,一个好身体、一份好工作,或许就是他们渴求的简单而直白的幸福。如何通过民生实事让百姓拥有这份稳稳的幸福?健康筛查、就业优先等项目,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守护百姓生命健康,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筑梦百姓幸福人生。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幸福便无从谈起。新建ICU床位、新改扩建规范化村卫生室、新增民生药事服务站、结直肠癌筛查……在今年的民生实事项目中,多个项目均与百姓健康息息相关。“要不是做免费筛查,真不知道身体里的这个‘定时炸弹’啥时会引爆。”对于结直肠癌患者来说,从“肠”计议的结直肠癌筛查是对生命的一次守护。上半年数据显示,全市17.9万名50至74周岁的本地户籍居民免费进行了结直肠癌筛查,筛查出结直肠癌患者70例。正是这些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公共医疗服务,让患者赢得了治疗先机,保障了生命健康。

就业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乎生存大计,关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收入分配市场化调节之后,如何实现社会面的高质量充分就业,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就业,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今年民生实事的重要板块。今年,嘉兴将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多管齐下全力拓展就业机会。上半年,实现8168名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2.6万人次;建成零工市场20家。“一机在手、工作不愁”,这是打工人对嘉善西塘零工市场的直观感受。该零工市场在全省首创覆盖中高端劳动者服务模式,建成首个线上即时投保平台和首家“淘宝式”工资支付平台,目前已实现零工就业3000余人次。

聚焦民生愿景

绘就幸福实景

增进民生福祉,只有比较级,没有最高级;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从民意中产生民生实事,到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再到每个阶段民生实事的推进情况,“民生实事,老百姓究竟有多少获得感,从中获得了多少的幸福感?满意度如何?”始终是政府关注的重点。

一定要把民生实事做实,做到老百姓的心坎里,做到老百姓的需求上。通过民生实事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政府认真打量民生实事推进的每一步。

近期,市政府一方面全方位展开督查调研,一方面排定十几个涉及民生实事的活动。重点就是全面掌握民生实事推进情况,以及老百姓对民生实事的切身感受,为下一步的项目推进把脉问诊。

市政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称,根据计划安排,全面开展民生实事“半年报”系列活动,市政府将通过走近代表委员、走进基层、走近市民、召开座谈会、开通网络征求意见通道等形式,广泛听取各界意见建议。一方面扩大民生实事的知晓率,另一方面让问题早发现早处理,让民生实事真正走心贴心、走进民心。

一桩桩民生实事,于贴心处落地,于细微处见情;一幅幅百姓的民生愿景正成为政府绘就的幸福实景,在嘉禾大地徐徐展开。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