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魅力长三角 >> 资讯频道 >> 关注长三角

绿主妇的梦想

嘉兴关注长三角2023-08-03 来源:嘉兴日报阅读:107258

平湖市新仓镇秦沙村绿主妇带班人 张玲芳

秦沙又要不得了了。这段时间,村里召集开了好几次村民代表大会,商量讨论创建未来乡村的事情,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就建什么”的要求,提前谋划项目。这是关乎秦沙村未来发展的大事,大家都很支持和期待。

这些年,秦沙农业农村的面貌,可以说是“换了一个秦沙”。20年前,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04年,我们在全省最早开始搞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这是农村垃圾分类的雏形。两年后,秦沙村就评上了浙江省全面小康示范村。

我们村在垃圾分类方面是很有名气的——在嘉兴第一个开展大件垃圾拆解工作,在全省第一个开展河道垃圾分类,在嘉兴第一个高标准建设垃圾资源化处理站……

早些年,村民们说城里还没有垃圾分类,我们乡下就要分,怎么分得好?当时我也算一个旁观者。后来我进入环卫所工作,又成为秦沙村的一名垃圾分类绿主妇,学习、参与、见证并且还小小推动了一下这项工作,才真正感受到,当时的决策考虑多长远。

现在大家的分类意识都很强,已经从“要我做”转变到“我要做”,并主动对自家房前屋后进行清理,以“小家”之美为“大家”增色添彩。身在其中,我感到非常自豪,也更开心地看到秦沙发展得越来越好。

(一)

秦沙村紧靠新仓集镇。新仓有一条母亲河叫盐船河,在宋朝就因装盐之船东来西往繁忙运输而闻名,从我们秦沙穿境而过。直通上海的平廊公路和连接湖州的302省道在这里交汇,交通优势成为秦沙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20多年前,秦沙村有三分之二的农户拥有童车、服装等家庭小作坊。新仓在2006年获得“中国童车生产基地”称号,可见生意有多红火。当时村里还有三分之一农户在家养猪,很多人家,前面是作坊,后面是猪棚。我家也养了两头母猪。

那时候大家还没有养成卫生习惯和文明意识。有一次,我家一头母猪感染猪瘟病死了,长辈也是随意往河里一扔了事。村里谁家的狗、猫被撞死,大家也不管。小作坊里还杂乱搭建了各种棚屋,鸡粪、鸭粪随处可见,污水更是直接排到河道里。村里很多空地都堆满了垃圾,一到夏天,大家走过都犯恶心。居住环境脏乱差,腰包鼓了的乡亲们都在城里买了房,选择逃离农村。

2003年,浙江省作出实施“千万工程”的战略决策。秦沙村被列为嘉兴市第一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示范村,大刀阔斧地开始整治村容村貌。

说实话,这场环境整治挑战是非常大的。别的村还没开始,秦沙要带头先做起来。秦沙被列为示范,自然标准更高、要求更严。一开始,大家很抵触,起了各种声音。

“凭什么呀?隔壁村还没动呢。”

“国外搞了多少年,我们要做到什么程度?”

“是一阵风吧?稍微弄弄么好了。”

2004年7月1日,平湖在全省率先推出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建立起“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模式,新仓又被纳入试点。

跟城市不同的是,农村的住宅和庭院既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料。那时不是家家户户有垃圾桶,村里设了几个集中点。大家很反感有垃圾桶的存在,假如我家门口被放了一个集中收集的垃圾桶,就怕大家都把垃圾往我这里扔。

几十年来的习惯要一下子扭转过来,能不能成功,谁也说不好。

(二)

开弓没有回头箭。镇里也在着手完善基础设施,成立了环境卫生管理所,配备了保洁员,都是就近的村民。

那会,村、镇干部每天跟着垃圾收运车挨家挨户宣传发动,点对点联系、手把手指导村民怎么投放垃圾。看到乱扔垃圾的,他们总会跑过去“教育”一番,很多村民虽然配合,说完以后规矩了很多,但时间一长照旧。垃圾桶就在眼前,也懒得走那几步路。

环卫所所长倪新华很有办法,给每一位保洁员定区域、定标准、定考核、定时间、定收入。每个人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工作区域,这样就方便责任到人。他还给每条保洁船、每个垃圾房都安装了探头,就能掌握每个工作点的情况。保洁员的细致尽责,也倒逼着村民形成规范收集垃圾的习惯。

其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党委、政府对农村环境卫生问题给予了更为持久的关注与更加有力的支持。我印象很深,2010年平湖在创建全省“美丽乡村”先进县市的大背景下,掀起了进一步推进农村环卫长效管理的高潮,出台了专门的实施意见,加大了资金补助力度,2013年又提出建立农村“四位一体”长效保洁机制的理念,并推动新仓开展了试点探索。

那一年,嘉兴打响了生猪减量提质攻坚战。我们也意识到,当自身利益与环境保护背道而驰的时候,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很多村民响应政府的号召,拆了自家的猪棚。村民们有的经政府介绍,有了公益性岗位的工作,有的转型种大棚蔬菜等。

村里的环境肉眼可见变清爽了。2015年,听说环卫所招人,我从企业辞职,经过面试,也成为一名保洁员,负责秦沙片区。

那会让我去做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工作。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垃圾真的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在新仓镇资源化垃圾处理站,我们把一桶一桶的腐烂垃圾倒进垃圾处理器。这些垃圾经过分散、去水压榨、加益生菌、加热等多道工序后,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下变成天然的有机肥,可用于瓜果蔬菜、花卉的种植。

我慢慢把这种理念和模式讲给乡亲们听。

(三)

房子时常维护,才能住得长久,人居环境也是如此。

2017年,新仓开始对散乱无章、污染严重的作坊、企业进行取缔清退,或是引导他们经过技术改造进入工业园区,说这是“退散进集”。

同一年,在经过集中收集、探索实验、示范试点几个阶段后,我们秦沙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家家户户发两个垃圾桶,一个绿色,一个灰色。灰色的桶里,扔着塑料瓶等垃圾,而绿色的桶里则是一些菜头菜脚和瓜果皮等。

起先,大家也不分清楚,经常混杂在一起。村里就召集像我这样的农村妇女,成立了垃圾分类绿主妇队伍,希望带动更多家庭参与环境治理。我们每天都要上门去检查,分得不对,就帮助他们把垃圾捞出来,分拣好后倒入垃圾收集员的大桶,再把他们自家的小桶洗干净,向他们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久而久之,村民们也觉得不好意思,都学着去分。

不可腐烂的垃圾会被垃圾收集员运到村里的垃圾房,可腐烂的则被送到资源化垃圾处理站,投入有机垃圾处理终端设备。

如果这户分得好,垃圾收集员就会在《垃圾分类记录表》上贴一朵小红花。村里制定了垃圾分类积分管理制度和奖惩措施。很多村民都拿到过正确分类生活垃圾的奖励——毛巾和脸盆。在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后,他们还主动当起了志愿者,向其他村民宣传相关知识。

为了提升垃圾分类治理能力,新仓还以服务外包的模式,通过公开招标引进第三方机构作为终端处置合作方。这个垃圾终端处理实现了“三专”,即拥有专业技术、专有设备、专业人才。

建筑装潢垃圾方面,通过环卫人员分拣后,把木料垃圾、金属垃圾卖给企业予以回收,塑料、泡沫等可燃性垃圾堆积后转入生活垃圾处理中心予以处理,混凝土垃圾粉碎后用于标准道路的维护;河道垃圾方面,将收集来的可回收绿色垃圾沥干后粉碎成有机碎屑,用于种植大户的果蔬种植。我们还在推行垃圾分类工作中,在全省首创形成了“船上分类、岸上制肥、有机还田”的河道垃圾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法。

现在村里基本不会有暴露的生活垃圾了。大家都有主人翁意识,主动维护环境卫生,谁乱倒垃圾,大家都要说他。

村里面貌的改变,也直接带动了经济发展。新仓镇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的工业园区就在秦沙村,听镇里说,今年上半年产值有21.82亿元。

卫生搞好了,生活环境更舒适,幸福感才会提高,相信秦沙的未来会更好!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