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2023年乌镇绿色峰会场馆绿证交易签约仪式举行。记者从国网嘉兴供电公司了解到,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期间,乌镇西栅景区和相关场馆绿电供应量预计超过5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碳排放量380余吨,将实现乌镇峰会历史上首次“绿电办会”和嘉兴历史上第一次重大国际性活动全绿电供应。
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的隔壁,新落成的世界互联网科技馆顶部整齐排列着一排排光伏板,这里发出的电能够满足整个科技馆每天的基础照明需求。“我们将通过这次绿证交易,让大会举办区域100%用上风、光发出的绿电,并组建‘红船精算师’节能降碳服务团队,提出‘政企居电’联动的乌镇用户侧节能降碳方案,精准用好每一度电,算好每一克碳排放。”国网桐乡市供电公司“红船精算师”李颖介绍,他们还将乌镇西栅景区和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划分成“会、展、景、居”4类电碳管理空间,监测用电量并测算碳排放量,动态更新绿电余度,最大限度减少各时段非必要的电能消耗,实现精准节能降碳。
据介绍,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为零,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因此被称为“绿色电力”。本次绿证交易,国网桐乡市供电公司通过促成绿电交易、区块链溯源等方式,推动乌镇西栅景区、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世界互联网科技馆、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全部使用“绿色电力”。峰会期间使用的每一度绿电均可验证可溯源,相关点位绿电供应实现有迹可溯、有数可查、有据可证。
今年恰逢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举办的第10年,为做好峰会保电工作,国网桐乡市供电公司在峰会电力保障百日攻坚大会现场发布了光伏E助手、数字孪生配电房、AI智能无人机、全域能量数字管控系统等10项科技保电成果,全面推进数字赋能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乌镇电网的运营越来越有科技范。在今年乌镇峰会召开前夕,乌镇对全域电力线路进行了无人机AI巡视,并对实时回传的信息进行远程诊断研判。另外,在乌镇重要供电电缆路径的地下,还安装了322个传感器,用来守护电缆安全运行。这些传感器可以检测地面震动等,第一时间将数据回传到保电指挥平台,由“智慧能源大脑”根据数据自动研判周边是否发生可能破坏电缆的施工,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