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穿越长三角地区的高速公路,因所经之地和周边城市“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成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G60科创走廊”,不仅被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还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这是主干脉。
一条贯穿嘉兴市南湖区南北两侧,紧邻枢纽、直通沪苏的亚太路,不仅串起了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等高能级科创平台,而且集聚了一大批科创企业和园区,形成了显著的资源集聚效应。
这是主干脉上的一个分支。
《嘉兴市南湖区“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要重点建设亚太路科创走廊,将亚太路科创走廊作为创新发展的强引擎。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嘉兴正全力推进智造创新强市建设,奋力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
“经”:“科创高度”的创新策源带
今年10月,卓道医疗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在南湖高新区(嘉兴科技城)正式开业。这是一家智能康复领域的新一代领军企业,从事高端康复机器人和智能康复综合解决方案的研发与产业化。
“从最初的工业设计,到产品的生产组装、人机交互系统的开发,我们实现了全过程自主研发。”卓道医疗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王道雨表示,他们想在嘉兴南湖打造一个集研发和生产于一体的先进制造中心。
这不是个例。占据亚太路科创带的“C位”,南湖高新区(嘉兴科技城)不仅集聚了一大批优质科创企业和上市企业,还集聚了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等科创平台,以及包括南湖海创园、南湖软件园等在内的多个科创园区。
如果将视角拉远会发现,在嘉兴,南湖高新区(嘉兴科技城)汇聚了相当多的科创企业、平台和园区,以南湖实验室、南湖研究院为支撑的湘家荡科创湖区,以及以南湖交科院为基础的梅花洲科创新城,也激荡着“科创高度”的创新策源活力。
而亚太路科创带,正是串联起这三大核心区的重要通道。人才在这里汇聚,让这里成为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率提升的“聚宝盆”。截至今年9月底,亚太路科创带沿线主体累计集聚省级以上高端人才135人、硕博高层次人才超2500人。在高层次人才数量不断攀升的基础上,南湖区的院地合作硕果累累,汇聚了一批高能级科研院所,更集聚了8个院士团队,还成功引进了人工智能领域全球TR35顶尖人才。
“纬”:“科技硬度”的产业孵化带
走进卓道医疗科技(浙江)有限公司,10余款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上下肢康复训练系统、数字化作业训练平台等设备尽显科技感。截至目前,该公司研发了20余款技术领先的康复机器人,产品在全国近千家医院和医疗机构装机应用。
该公司是南湖高新区(嘉兴科技城)重点引进的人才企业,由上海卓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020年,卓道医疗摘得第四届“红船杯”嘉兴全球创新创业大赛生命健康行业分赛一等奖,由此与嘉兴南湖结缘。王道雨表示,“我们将在南湖区打造研发生产基地,预计明年销售额达1亿元。”
生物医药产业是当今世界创新最为活跃的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南湖区“1341”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亚太路科创带汇聚了大量科创资源、高端人才,推动微电子、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等主导产业发展,成为南湖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主轴。
今年5月底,上海大学(浙江·嘉兴)新兴产业研究院成果转化项目浙江凤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智慧工厂大楼顺利封顶,精密涂布示范车间成功试生产。至今,各创新载体已在南湖累计孵化项目159个,产业高质量发展动能被充分激发。不仅如此,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的周边,分布着闻泰通讯、斯达半导体、博创科技等一大批科技型企业,这些企业已成长为南湖区的龙头企业。
嘉兴市委党校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朱莹莹认为,亚太路科创带是衔接和支撑嘉兴G60科创走廊的核心空间,是构建全域创新体系闭环链条的关键一环。嘉兴G60科创走廊是G60科创走廊的核心区段,是嘉兴扛起“桥头堡”和“门户”使命的空间平台,是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推进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的战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