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从市城乡风貌办获悉,今年以来,我市通过省级验收的样板区13个。截至目前,全省建成214个样板区,其中我市28个,数量居全省第二。
13个风貌样板区分别是:武义“康养福地·温泉风情”特色产业风貌区、金华开发区“悦享海棠·活力湖东”城市新区风貌区、义乌佛堂—赤岸“对话千年·佛韵丹溪”县域风貌区、“金华门户·活力师大”城市新区风貌区、东阳行政中心城市新区风貌区、东阳“影视创新”特色产业风貌区、义乌“童心丝路”城市新区风貌样板区、武义履坦—壶山武义江人文生态县域风貌区、浦江虞宅—杭坪“诗画乡野”县域风貌区、永康龙山—西溪状元故里县域风貌区、兰溪游埠—诸葛人文风情带县域风貌区、金东双尖山“诗歌桃源”名人风景线县域风貌区和杭金衢“明清古韵—浙硒莲盟”县域风貌样板区。
据介绍,省风貌办在评选样板区的同时,还会择优公布一批新时代富春山居图风貌样板区。目前,全省已先后公布两批68个富春山居图风貌样板区,其中我市有7个,分别是婺城区婺州古城传统风貌区、金东区多湖里城市新区、东阳市木雕小镇、义乌市城西—后宅红色创享县域风貌区和童心丝路城市新区、磐安县尖山—玉山“多彩台地”县域风貌区和环海螺山城市新区。
接下来两年,我市还将启动建设样板区35个左右,力争建成25个以上。市本级将重点围绕二七区块、山嘴头区块、金东区行政中心区块、新能源特色小镇等重点区块开展建设。
城乡风貌样板区涉及面广且各地特色不同,为统筹整治提升工作,加速各要素互促互融,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我市建设共富风貌驿,因地制宜设置商业休闲、公共服务、体育健身、文化创意等功能;改造5G数字特型塔,对入城门户、城市干道、重要节点周边与环境风貌不协调、匹配度和辨识度不高的通信塔实施风貌提升;杆线整治;补齐公共服务短板,通过补齐老年人生活服务设施、优化儿童友好服务场景、完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功能等提升居民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