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也要动脑筋”,一句简短家训,其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故鼎新”理念在中华乡土上的实践与传承。
“革故鼎新”源于《周易》的《革卦》与《鼎卦》,后世将其合二为一作为成语,表达除旧用新的意思,与因循守旧相对。后来,词义延伸为通过破旧立新,推动事物健康成长和社会有序发展。
“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革故鼎新的重要性。
几代人“动脑筋”种田的故事,蕴含了革故鼎新的思想力量,是对个体到群体顺应潮流、主动求变的微观书写,更是对时代更迭中迸发的自觉、自省、自强以及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的宏大叙事。
革故鼎新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渊源,并时刻提醒我们——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从“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的智慧,到“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的洞察,再到“刻舟求剑”“胶柱鼓瑟”等警训,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已渗入中华民族的骨髓。
一句家训被视如传家宝,这背后的故事告诉我们,唯有始终保持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奋斗精神,敢于不断突破自己、勇于挑战自我,才能赢取更美好的未来。
从历史深处走来,迈步新时代新征程,也唯有在“动脑筋”中创造更多革故鼎新的故事,才能让一句家训中蕴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恒久闪耀光芒,让中华文明在未来时光里永久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