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阳照射下,红色的金华轨道交通“彩虹桥”异常醒目。
全线总长107.17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共设车站31座……作为目前国内一次性建设贯通运营里程最长的市域轨道交通线,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无疑是业内瞩目的焦点。
今年以来,市轨道交通集团以“拼”的精神、“实”的干劲、“敢”的担当、“创”的魄力,破瓶颈、解难题,亮出“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广思路”的关键词,推动轨道交通向着多层次融合发展阔步迈进。
办好民生实事 项目建设拉满“进度条”
“建成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义东线后通段,里程13.7公里。”是省政府确定的2023年度重点民生实事之一。
今年以来,市轨道交通集团全速推进项目建设收尾,主动邀请相关验收评估单位提前介入,积极对接推进消防验收、安全评估等工作。义东线后通段(明清宫站—体育馆站)区间于3月31日高标准通过初期运营评估,4月7日顺利开通初期运营。
截至目前,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项目运营总里程达99公里,正线除车辆段站、横店高铁站、义乌高铁站3个站点外均已开通初期运营。9月12日,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项目荣获2023年度菲迪克优秀工程项目奖。
迭代升级服务 运营窗口赋能“城市温度”
呼啸飞驰的电动客车,是金华最具烟火气的象征,对金华轨道交通而言,这里不仅有城市温度,更呈现出一幅幅新姿态、新气象的画面。
今年中秋节当天,轨道交通八一南街站迎来一场“变装秀”,从站务员到安检员、保洁员等穿着各具特色的宋代服饰,车站内满满的宋韵文化,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活动一经推出火爆全网,微博本地热搜排名第一,妥妥的网红打卡主题站。
2023年是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项目的运营元年。市轨道交通集团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加快构建和完善轨道交通运营“1+3+N”服务体系,全力开展运营引流拓流。与金华世贸城市广场、金华万达广场、金义综保区进口商品直购店、横店影视城等商业体和景点合作打造文化IP,先后推出踏青季、动漫节、音乐节、古风传承等特色文化活动,邀请省市级主流媒体和网络大V跟踪报道,吸纳更多流量增加曝光度。动漫节期间,综保区站进站客流同比增长200%以上。
6月28日,金华轨道交通旅游口号、旅游地图以及首条主题研学线路正式发布。为助力轨道交通沿线文旅产业发展,市轨道交通集团全面梳理轨道交通沿线自然人文景观、红色文化、特色乡村、研学购物等128个资源点并串联成旅游地图,积极打造推广轨道交通研学游、乡村游、购物游等项目,已累计接待参观、采访和研学团队1.1万余人次。
纳凉区、冷暖车厢、便民服务卡、站长直通码……一张张熟悉的服务“名片”,如今已成为金华轨道交通“内强气质、外塑形象”的品牌产品。为打造精致特色的服务品牌,今年以来,市轨道交通集团结合运营实际和迎亚运氛围营造需要,先后推出了30余项便民举措,并在亚运赛事期间采取加开专列、延长运营时间等措施满足乘客出行需求。同时,配合市有关部门和沿线政府新增公交站点12处、接驳线路9条,优化线路45条,站点周边设置停车场19个,增设共享(电)单车停放点位25处,极大改善了市民乘坐轨道交通的出行环境。市轨道交通集团积极用更暖心服务、更温馨守护、更用心保障,营造城市流动客厅,擦亮城市名片。
截至目前,全线总客流量3360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23.12万人次,运营工作成效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金义线运营一周年工作专报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聚力转型发展 打造多元化产业布局
12月24日,市轨道交通集团与中铁一局集团签署意向合作协议。双方将全面发挥各自优势,在企业管理、业务合作、技术交流、产业谋划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这是市轨道交通集团市场化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8月以来,市轨道交通集团立足轨道交通产业优势,找准定位、抢抓机遇,以深层联合推动深度融合,以优势相加促进发展相融,构建起资源融通、优势互补的多元融合大布局,全力加快推进市场化转型升级。
8月中旬,市轨道交通集团组织召开转型发展务虚会,确定了“2+3”主业发展目标。初步梳理拟实施项目共计13个,抽调精干力量成立6个工作专班集中攻坚7个项目,推动项目落地见效。
仅仅4个月,市轨道交通集团已完成2个股权基金投资项目。注册成立供应链公司,成功中标2200吨钢筋配供并顺利完成首批钢筋供货。借助中铁快运多式联运和运仓配一体化服务模式,开创国内市域轨道交通与国铁物流联运先河的金轨快运项目,目前已完成助农销售近300万元,实现助农增收30余万元。推动下属传媒公司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对金义东项目全线广告资源、物业空间资源、客流数据资源进行商业开发,打造集信息数字化、商业开放化、服务精细化于一体的轨道交通数字化经营平台和服务生态圈。8月25日,合资公司金华中车成功中标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工程场段工艺设备采购1标,迈出了向省外拓展业务第一步。利用塘雅车辆段、控制中心等区域库房物业资源,试点开展全产业链档案托管业务。建设管理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监测公司等市场化竞争类子公司组建工作都在稳步推进中。
布局结构调整的背后是企业制度、组织架构、经营机制的重构。
完成市场化转型,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首要任务。市轨道交通集团坚持放管并行,全面理顺公司管理机制。积极推动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深度融合,不断健全“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全面梳理研究子公司自主决策事项清单,明确了4方面9项具体事项放权清单,进一步提高子公司灵活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
完善企业制度的同时,一场大刀阔斧的机构改革也在市轨道交通集团内部进行。集团公司机构调整、人员精简……市轨道交通集团深入开展集团公司“去机关化、去行政化”专项治理行动,坚持专精并重,深入调整优化组织架构。
强化党建引领 全员KPI激发竞争活力
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党建始终助力着市轨道交通集团的前行发展之路。
市轨道交通集团不断探索构建党建业务融合发展体系,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坚持以学为要,通过采取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第一议题”、专题读书班等形式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金华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八八战略”等内容,累计开展各类学习212次,专题培训1200余人次。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寻根之旅体验式学习17批次,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50场。
企业改革,关键在人。在企业市场化转型的当下,“打通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路子”在市轨道交通集团不再只是一句口号。集团党委围绕建好、用好、管好队伍,进一步优化干部育、选、管、用工作,积极探索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制订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办法,强化部门、全员绩效考核和考核结果排名,将经营业绩结果与激励约束机制有机结合,以实绩论英雄。同时,在选人用人机制上不断探索革新,探究构建市场化用人机制。大力实施青年骨干“输血活血造血”工程,举办了后备干部“锻才识金、企星争华”赛考项目路演,不断激发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11月2日,集团公司培养年轻干部的做法作为案例被《人民日报》刊发采用。
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事关民生福祉,更是民心所望。2024年,市轨道交通集团将铆足干劲,做优服务,多元布局,竞速轨道交通新赛道,聚焦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集团公司市场化转型多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