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魅力长三角 >> 资讯频道 >> 关注长三角

“链”上发力推动融合发展 招大引强助力“工业立区”

安庆关注长三角2024-01-04 来源:报社阅读:136435

龙山凤水,宜城独秀。

  站在新年的起点,回望宜秀区的2023年——

  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4个、总投资190.7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3个;

  全区游客量突破2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4亿元;

  全区年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42万元,村均经营收益超90万元,超50万元的强村50个、超100万元的村达28个,强村占比89%;

  …………

  2023年,宜秀4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颗颗希望的种子,结出村强民富的果实;一声声奋斗者的足音,奏响工业强区的奋进之歌。

 2023年12月28日,位于宜秀经济开发区内的安徽乐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生产家用空调产品。全媒体记者 江胜 通讯员 方华 摄  

  新蓝图

  一村一品,强村富民“金钥匙”

  2023年12月28日7时,宜秀区罗岭镇罗岭社区罗岭生态园的蔬菜大棚外,寒风猎猎;大棚内,工人们覆膜、浇水、施肥,热火朝天。“昨天摘辣椒,今天收莴笋,大棚里天天都在忙着加班采收。”在基地务农的杨满连一边忙着采摘一边开心地说道。

  罗岭生态园是该社区的核心产业基地。经过几年发展,生态园面积达200余亩,其中包括60亩蔬菜大棚和120亩露天种植基地,采用轮作的方式种植辣椒、花菜、茄子等多种蔬菜,年产值达300万元以上,每年带动村民务工2000人次,户均增收8000元。

  而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蔬菜产业附加值不高,蔬菜不耐贮藏、运输等问题也逐渐凸显。

  2023年,该社区投资600万元,建成2700平方米的辣椒烘干车间,集仓储、厂房、管理用房三位一体,同时室内配有12组烘干设备,日出货量高达一吨左右,最大程度弥补了现有烘干能力不足、仓储加工能力缺乏的不足。

  “目前,我们的蔬菜生产链、加工链、销售链‘三链’逐渐稳定,实现了四季有菜。今年村集体经济预计突破250万元。”该社区党委书记严云虎说。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在“一村一品”的发展规划下,黄梅村的菊花、杨亭村的茶叶、姥山社区的小辣椒、龙华村的猕猴桃、余墩村的花卉盆景……一个个特色产业为宜秀的乡村擎画出一幅幅“专属蓝图”,一个个村(社区)也在这蓝图下逐步迈向强村富民。

  2023年,宜秀的农业也进一步迈向现代化、科技化。

  “澳洲淡水小龙虾离体孵化”“饲料鳜鱼苗驯化”“跑道养鱼”“水上风能旋转浮岛”……这里是白泽湖乡大枫社区的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目前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态循环链,为生态渔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绿色高质高效的新路子。据大枫社区党委书记柏加红介绍,园区二期还将打造城市水上农业公园,并建设科普体验馆,发展休闲旅游,促进农民增收。   

  白泽湖乡黄石村的现代农业大棚蔬菜产业园里,现代农业展现着独有的“科技范”:育苗稳控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无土栽培技术……令人耳目一新。2023年年初,产业园与浙江大学农学院合作试点无土化栽培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的成功落地能实现每亩大棚增收1万余元。

  2023年,宜秀区预计年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42万元,村均经营收益超90万元,超50万元的强村50个、超100万元的村达28个,强村占比89%。

 新活力

  民宿集群,执绿为“笔”生机盎然

  100平方公里森林公园、100平方公里湿地湖泊、国家3A级及以上景区9个、国家级公园2个……在安庆城区当中,宜秀区拥有着十分优渥的自然人文资源。这一年,宜秀区执“绿”为笔,抢抓“资本下乡”风口,把市场主体、民营资本投资现代休闲农业作为优先方向和主攻渠道,让有限的资源获得无限的发展。

  鸟巢房、三角屋、荷叶屋等造型迥异的客房,步道树上精美的“鸟巢”灯饰,按古窑遗址一比一建造的泥窑体验馆……宜秀区罗岭镇小龙山社区的民宿“树蛙部落”一步一景。“树蛙部落”总投资5600余万元,是一家主打生态理念的高端民宿,于2023年的国庆正式运营开业。该项目整体占地52亩,流转闲置房屋44户,总体定位为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乡村文旅项目。

  “国庆节开业那几天每天游客达五六百人,客房爆满,草坪、游乐场等空地上都是前来打卡的游人。”该民宿店长刘亚楠说。

  在以自然奇观著称的巨石山景区,由17间太空舱房组成的“太空舱”营地坐落其中,每间太空舱房分别以星座命名,内设智能电器,天幕顶可晨观日出、夜赏星宿,独特的住宿体验成为亲子游和企业团建的热门选择。

  小龙山社区党委书记章瑛娥介绍,宜秀区自2021年8月启动乡村振兴小龙山民宿产业项目,利用闲置资产和民房进行连片改造提升,借助巨石山风景区等自然资源要素,打造多个精品民宿品牌。2023年随着“树蛙部落”和“太空舱”营地的运营投用,让该区的民宿产业进一步迈向高端化,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农房变客房、田园变公园、资源变资产、乡村变景区。目前,该区建成“树蛙部落”“竹恋”“见山”“稻花香”“一心”等民宿,建成民宿客房80余间,可同时承接200余名游客,民宿产业集聚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立足自身“城市花园”地理位置和山水人文资源禀赋,宜秀区大力推进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催生乡村振兴的发展动能。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全面整合乡村振兴、专项债等资金,打造安庆市区首个民宿集群,带动周边乡村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今年以来,全区游客量突破2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4亿元。

  新引擎

  工业立区,大干快干动能足

  “健康米”产品订单火热,生产车间的工人们忙生产;与旺旺集团合作生产的一款“无糖红米雪饼”即将上市,销售人员忙宣发;国内农产品展开幕在即,“老总”们忙准备……春节将至,宜秀区宇顺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上下格外忙碌,

  宇顺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于1998年,是一家专业从事种子育、繁、推的企业。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牵线搭桥”下,该公司与江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校企合作,引进红米深加工技术,为公司的绿色食品加工业务增添新动能。

  “红米表面有一层种皮,导致吸水很慢,直接煮饭或者煮粥,会很硬。我们和江南大学合作研发的‘健康米’就是将外面那层种皮打磨掉,再进行色选,去除杂质,这样大大地增加其吸水性,又保持健康成分,可以直接拿来煮饭。”“这是我们和旺旺集团合作生产的‘无糖红米雪饼’,用营养成分更高的红米代替大米做饼身,雪饼上的‘糖块’我们也替换成了红米皮,主要面向中老年群体。”……在该公司的生产车间里,项目经理王旭东拿起一袋袋产品,向记者介绍。

  目前该公司在全国建设特色红稻种植基地10万亩,每年销售特色稻种20万公斤,产值2200万元。

  一边是传统食品加工产业的加快转型升级,一边是重大项目的加快招引落地。

  走进宜秀经开区的乐京智能家电生产基地,空中货运轨道纵横交错,运输着各种空调零部件,地面上智能搬运机器人循环往复,完成操作指令。这里是年产300万套新一代智能热泵空调项目现场,在这里,每10秒种就有一台空调下线。

  这个总投资22亿元的大项目,从开工到试生产,仅用了1年时间。

  “我们项目之所以快速投产,得益于市区两级政府保姆式的服务。2023年3月份投产以后,区人社局还帮助我们解决了用工的难题。在这么好的营商环境下,我们必须大干快干、多产快产,力争今年产值突破10亿元。”安徽乐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世松说。

  重大项目建设是经济增长的“压舱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这一年,宜秀区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围绕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4个、总投资190.7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3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54.5亿元。1至11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限上消费品零售额、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7%、9.6%和5.3%。

  这一年,该区投资60亿元的异质结电池及组件等一批项目成功签约,在建的70亿元鸿禧N型太阳能电池片、11亿元中颐改性新材料等项目正加快建设,总投资22亿元的乐京智能家电和10亿元的传化公路港枢纽等项目已建成运营。组建总规模10亿元的产业投资母基金,江南大学创新联合体开园运营,净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

  “下一步,宜秀区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工业立区”不动摇,加快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力以赴拼经济、抓服务、促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庆作出宜秀更大贡献。”宜秀区委书记郑志说。 (全媒体记者 余永生 通讯员 方华)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