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魅力长三角 >> 资讯频道 >> 关注长三角

杭州以高标准农田建设筑牢农业发展“耕”基

杭州关注长三角2025-04-09 来源:杭州日报阅读:120595

春风送暖,大地葱茏。走在萧山区临浦镇横一村的村道上,只见水田纵横、沟渠相连,绿意盎然的稻田不仅承载着丰收的希望,也展现出杭州高标准农田建设运营的蓬勃生机。

高标准农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在农田质量、产出能力、抗灾能力、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前不久印发的《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又对如何建设管理高标准农田进行了部署;近日,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局)组织召开全市农田建设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明确我市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认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布局优化和储备区划定、农田建设项目“全流程”管理与工程质量“回头看”、农田沟渠整治和平原涝区治理等重点工作。

据悉,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聚焦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高标准农田等重点区域,整合集成资源、资金、资产等要素禀赋,规划引领、运营前置、示范创建,累计打造“粮食高产样板区、融合发展引领区、数字农田先行区、共同富裕实践区”等“四区联动”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20个、面积达3.81万亩,增加种粮过程中的“溢出效益”,提升土地利用率和综合产出能力。

在杭州,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初具规模。

萧山区临浦镇的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绿色农田)项目位于横一村、横二村和浦南村,建设规模2590亩,建成绿色农田面积2118亩。项目以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和绿色农田建设为契机,引入智慧农业云平台,同时依托千余亩彩色创意稻田,以“Hi稻星球”为品牌,把千亩良田打造成集产、学、游为一体的多功能郊野公园。

杭州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让“粮田”变“良田”,更让“良田”成为乡村振兴的“聚宝盆”——

余杭区良渚街道石桥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通过系统性改造提升,建设高标准农田1950亩,打造出集高效生产、科技示范、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样板区;建德市大同镇田畈村立足“一村一品”,引入羊肚菌产业,按照食用菌种植要求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方案,同时盘活闲置教学楼、老旧会堂,打造功能完备的山寻菌菇共富工坊,所产羊肚菌鲜品每公斤零售价达两百元以上,带动长期用工20余人、临时用工50余人,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20余万元……

接下来,我市将持续发挥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项目建设的先发优势,制定新一轮支农政策,编制高标准农田共富实践区、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改造提升和小型农田水利修缮等市级项目实施细则,创新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以良田为基叠加“良种”“良机”“良法”,推进乡村资源重组、产业重塑、环境重生、机制重建,并在确保种粮属性的基础上,推广“稻渔共生”“粮经轮作”等综合种养模式,拓展农田的生态、观光、研学、康养等复合业态,让更多集中连片、土壤肥沃、设施先进的高标准农田成为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共同富裕的“希望田”。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