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下午,市财政局联合市教育局、人社局、扬州中学等部门单位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落实学生资助政策相关情况,并就学生和家长关心的热点话题进行解答。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市财政局会同教育局、人社局等有关部门,不断完善学生资助政策,加大财政保障力度,规范学生资助管理。
从学前到大学,扬州资助体系越来越完善
市财政局副局长陈小培介绍,近年来,市财政局协同教育等部门严格落实《市直学校学生资助管理办法》,聚焦“困难家庭学生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资助全覆盖”的目标任务,建立完善以政府助学为主,学校、金融机构、社会捐助等共同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涵盖“奖、助、免、补、贷”等多种形式的教育资助体系。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学前教育阶段,实行特需儿童进入公办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免收保教费、伙食费等资助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对在校生实行免除学杂费、书本费、作业本费,特殊困难学生免除住宿费、伙食费等,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等资助政策;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实行以国家助学金为主,学校减免学费、社会捐资助学为辅的资助政策;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实行以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为主,校内奖助学金等为辅的资助政策;高等教育阶段,实行以国家奖助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为主,校内奖助学金、勤工助学等为辅的资助政策。
既提质又增量,今年多项资助金额有所提高
“2024年,我市高校、中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面占在校生比例均明显提升。”陈小培说,目前,扬州中职免学费政策覆盖面已达100%,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政策覆盖所有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的人数也实现了全覆盖。
今年资助政策有何变化?据悉,今年,按照国省部署要求,陆续调整了一批学生资助政策。一是提高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从今年春季学期起,将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由每生每年2000元提高到2300元;二是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资助标准。将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三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平均资助标准由每生每年2000元提高到2300元;三是扩大教育收费减免帮扶范围。进一步加强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做好孤困学生经费保障,从今年春学期起,将教育收费减免政策范围扩大至独自生活困难和突发困境学生,进一步加大对孤困学生的心理辅导。
全流程监管监控,保障资助资金使用公平公正
帮扶流程是否公开透明,资助资金如何使用?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相关部门进一步优化帮扶流程,强化资金监督管理。
“首先是人性化做好对象认定。”陈小培介绍,每学期向全市各学段在校学生发放资助“一封信”,扩大政策知晓度。对脱贫享受政策、防返贫监测帮扶对象、低保、特困救助供养等经相关部门前置认定的特殊困难学生,无需申请、无需提交证明材料、无需公示,让特殊困难学生“无感”优先享受资助。对“一般家庭困难学生”,通过政策宣传、入户走访等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学生自主申报,实现应助尽助、精准资助。
“其次对补助资金领取流程不断优化。”陈小培介绍,为减轻学生办卡负担,自2025年春学期起,市直学校各学段助学金新增社会保障卡发放渠道,实现社保卡“一卡通”跨行代发,资金发放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得到显著提升。
学生资助资金通过主管部门或学校发放给学生,财政部门定期开展学生资助核查工作,及时掌握资助政策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