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冲刺决胜年”。5日,我市举行第五场“聚焦‘四个着力点’ 全力冲刺决胜‘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主题新闻发布会,宝应、高邮、仪征、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各地发展情况。冲刺决胜,打好“收官战”,各地交出了自己的“成绩单”。
宝应
经济社会发展向新向好
宝应是扬州的“北大门”,也是闻名遐迩的中国“荷藕之乡”。
“今年以来,我们紧扣‘冲刺决胜年’工作要求,多措并举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向新向好态势。”宝应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郝骥说。
看经济发展。宝应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常态化推行“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竣工即交付”,95个列省列市重大项目上半年全部开工,完成列统投资114.7亿元、投资完成率58.9%。创新“基金+园区+产业链”资本招商新模式,设立产业引导基金20亿元,好吉色食品等一批项目顺利落地。同时,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积极开展惠民促消费系列活动,累计发放消费补贴4096万元,带动消费3.1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9%。
看发展后劲。成功申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21个,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35项,宝应高新区成功获批省级高新区。紧盯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升级出台“人才新政4.0”,吸引来宝应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65名。纵深推进企业培育,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省先进级智能工厂20家。
看全域发展。宝应深入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建设,有序推进宝应港城北作业区、京沪高速泾河互通至233国道连接线、331省道小官庄镇连接线等重点工程,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增补生态修复工程主体完工。扎实开展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强化环卫一体化作业,完成宝射河休闲体育公园、纵棹园提升改造工程,小官庄镇全域综合整治项目竣工。
看民生福祉。宝应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提供就业岗位超1.8万个,新增城镇就业1183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6%。
郝骥说,下一步,宝应将坚持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抓手,按照市委的部署要求,坚定信心决心,突出扬长补短,加快冲刺决胜,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宝应新实践的新篇章。
高邮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7%
“今年以来,高邮全市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协同并进。”高邮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史美山介绍,上半年,高邮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27亿元、增长9%;工业开票销售824亿元、增长15.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1%;实现进出口总额29.3亿元,上报实际利用外资9464万美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0%。
经济运行持续向稳,产业质态也持续提升。记者了解到,上半年,高邮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43个。6个列省重大项目、2个省民间投资重点项目、4个省服务业重点项目全部开工,92个扬州市级重大项目全部认定开工,上半年列统76个,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68.1%。成功获批全省唯一的2025年国家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名列全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强县第59位。
“创新动能持续释放。”史美山介绍,高邮高新区成功去“筹”,扬州大学(高邮)种子创新研究院、大孚科技-西安交大风光氢储醇耦合研究院正式揭牌,成功举办第三十六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产创融合“揭榜挂帅”成都、深圳、香港专场活动。上半年,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2家企业获批国家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28家企业获批省先进级智能工厂;21家企业获批省“新技术新产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支出25.2亿元、增长28.79%;招引认定科技型企业98家,完成年度目标65.33%。现拥有国家高企435家、省瞪羚企业15家。航天锂电连续两年荣登全球独角兽榜单,扬州唯一。累计获批扬州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5家,链主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与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6家。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高邮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发放汽车、家装家居、文旅、商贸等消费补贴超3000万元,带动消费1.5亿元。
此外,高邮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就业潜能,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3万余个,新增城镇就业1927人。
史美山表示,下一步,高邮将认真落实上级部署,紧紧围绕“四个着力点”,加压奋进、精准施策,全力冲刺决胜“十四五”圆满收官。
仪征
形成整车及零部件“1+100”产业格局
“十四五”以来,仪征贯彻扬州市产业发展要求,始终树牢‘创新驱动、绿色引领、集群发展’核心理念,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仪征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市长赵军说,上半年,仪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累计实现开票352.69亿元,同比增加167.33亿元、增幅达90.3%;累计实现税收预算收入3.7亿元,同比增收1.22亿元、增幅达49.4%。同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现已形成整车及零部件的产业格局——1家百亿元级企业领头带跑,1家五十亿元级企业和2家十亿元级企业形成中坚力量,27家亿元级企业筑造强基底座,初步形成“金字塔”结构骨架。
产业支撑强劲有力,载体能级全面提档。赵军介绍,仪征持续实施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行动,高标准建设汽车电子产业园三期、大众核心零部件产业园、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园。汽车工业园先后荣获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等称号。
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招商引资的质效齐升。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仪征坚持以《汽车产业链招商图谱》为指引,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核心零部件等关键领域,靶向招引强链补链项目。2025年5月28日,举行汽车产业链专场集中签约仪式,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3个,总投资达15.09亿元,签约项目覆盖新能源三电系统、轻量化技术、精密制造等重点领域,显著强化了本地产业链配套能力。
项目强,则发展快。记者了解到,今年仪征汽车产业链链上项目中,纳入省、扬州重大项目库的共有12个,较去年增加8个,年度计划投资20.5亿元,较去年年度实际投资增加6.8亿元,上半年已完成8.73亿元。5月29日,帕萨特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下线。
“智改数转成效显著。”赵军说,上汽大众、汇众底盘、延锋座椅、亚新科凸轮轴、华翔内饰、亚新科双环获批先进级智能工厂,亚新科双环已进入国家5G工厂名录。东升零部件、泽景电子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凌云恒晋、宝陆汽车部件等20家企业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下一步,仪征将持续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坚持燃油车、新能源车并重,抓住上汽大众江苏基地产能整合契机,推动高端智能零部件向仪征集聚,促进强链补链延链,力争“十五五”期间整体规模达到千亿级。
经开区
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增长16.8%
“今年以来,经开区紧扣市委‘冲刺决胜年’要求,锚定‘十四五’目标任务顺利收官、推动六个‘迈上新台阶’取得阶段性进展,扎实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杨斌说,今年1月—6月,经开区实现GDP405.4亿元、增长6.3%;工业开票销售655.8亿元、增长0.5%;规上工业产值570亿元,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106.1亿元、增长3%;进出口总额142.4亿元、增长16.8%。强化经济运行监测,持续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注重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实施技术改造工程,积极因素加快累积。成功入围全国首批万兆光网试点名单,获批先进级工厂企业30家,新增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0家,入选省先进级智能工厂30家,惠通科技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项目建设也在提质增效中加快推进。杨斌介绍,经开区举办两岸新型显示产业融合发展大会、经开区钙钛矿产业专题招商会、智慧城市运河研讨会等活动,1月—6月,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7个,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81个、现代服务业项目26个,10亿元以上的3个、50亿元1个。用好《项目服务白皮书》《项目管理绿皮书》,1月—6月,3个列省、70个市级重大项目全部实质性开工、列统投资完成率分别为61%、57%。
扭住关键发力、聚焦重点攻坚。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经开区创新活力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激发。区党工委明确今年着力推进的“加快推进永顺港区建设规划”“打造园区生态多元风光带”“打造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先行先试区”等十个专项重点任务,均取得阶段性成效。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建好用好科技平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1月—6月,全区新签约科技项目50个,认定科技型企业70家;智谷科技综合体H栋成功备案全市标杆孵化器培育载体。绿色转型加速突破,累计建成中集、海信等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亚普、晶澳等省级绿色工厂11家。
杨斌说,下一步,经开区将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对照市委六个“迈上新台阶”要求,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全力冲刺决胜“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扛起经开区“挑大梁”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