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魅力长三角 >> 资讯频道 >> 关注长三角

赓续城市文脉 焕新历史遗存

合肥关注长三角2025-08-19 来源:合肥日报 阅读:198572

位于市府广场北侧的淮河路256号,一座名为“合肥城市记忆馆”的建筑静静矗立着——这里曾是合肥市政府办公楼,如今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中,成为承载城市肌理、延续庐州文脉的重要地标。

用青春之声唤醒历史回响

8月18日,虽是闭馆日,合肥城市记忆馆内却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工作人员正为即将开启的全市中小学生“故事讲述大赛”做最后的准备。这场以“留住城市记忆,赓续庐州文脉”为主题的活动,自启动以来便收获热烈响应。

“在城市记忆馆里办比赛,本身就是一种‘记忆的对话’。”主办方庐阳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本次活动鼓励青少年利用暑假走进场馆,探寻城市故事,用青春之声唤醒历史回响。

数据见证热度:截至8月5日,全市200多所中小学的1500余名学生报名参赛;8月15日,经审听后的1061集作品集中发布至某音频分享平台《合肥城市记忆》有声专辑。目前,专辑总收听量已达235万,总时长超900万分钟。

“大象滑滑梯、合肥四大变迁……孩子们的讲述,让更多人重新认识了这座城市的过往。”该负责人说。

为历史建筑赋予新生命力

这场比赛的举办地,本身就是一段鲜活的城市记忆。

“这栋楼建于1957年,主楼6层、侧楼5层,通体洁白,老合肥人都叫它‘小白楼’。”合肥城市记忆馆负责人高娟指着建筑外墙介绍。

它曾是合肥市政府办公楼,2018年被列入《合肥市区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成为城市建设的“活化石”。

让老建筑“活起来”,是城市更新的关键。

2018年,庐阳区系统性提出老城更新战略,并于2019年升华为老城保护更新战略。改造中,“修而不拆”成为核心原则:保留水磨石主楼梯等历史元素,新增“合肥不错”“工业璀璨”“街市熙攘”等六大主题展厅,系统展示1949年以来合肥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领域的变迁。

“我们用VR、全息投影、沉浸式剧场等数字化技术,让历史‘开口说话’。”在高娟看来,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让老建筑既守住了记忆,又培育了活力。

让记忆空间变为消费场景

2024年10月1日,合肥城市记忆馆开馆以来,参观者众多。这座新生的老建筑,不仅是文化地标,更成为激活老城活力的“引擎”。

如今,它与淮河路步行街、撮造山巷、逍遥津公园等文旅地标串联,形成“走读老城”文化体验线路,让记忆空间转化为消费场景。

馆内一楼的“精彩出庐”文创商店,推出庐小胖主题、老城地标等系列产品,用创意承载文化。

从“小白楼”到城市记忆馆,从行政办公地到文化新地标,这座老建筑的变迁,正是合肥守护城市根脉、推动老城复兴的生动注脚——让记忆有处可寻,让文脉代代相传。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