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的新疆沙雅,有阳光的时候依然热得发烫。晚上7时,天光还亮得清澈。
在沙雅县第一中学塑胶操场上,依尔番・肉孜和队友们在绿茵场上带球奔跑,影子被夕阳拉得好长。
以前,依然是这样的奔跑,他和队友会被风沙遮蔽得影子也看不见——那时的足球,是眯着眼踢的。
可现在,一切都变了。
踢球,可以是在干净整洁的操场上进行的;即便是跑上1个小时,鞋子里也可以是不进一粒沙子的。这个夏天,依尔番・肉孜去往嘉兴集训,也是人生第一次坐飞机、看大海,还拿到了自治区“援疆杯”足球比赛冠军。
也是这个夏天,沙雅全县23个乡镇学校的沙土操场,全部披上了崭新的塑胶“外衣”。
有人说,这只是铺了一层地。
但对这里的孩子们来说,这是铺了一条路——一条通向远方、通向自信、通向“我可以”的路。
全面启动“沙改塑”,推进“绿茵牵手”
在曾经的沙雅校园,操场是个“谁来谁吃土”的地方。
古丽格娜・吐迪跳皮筋前,总要喊:“一、二、三——大家一起跺脚,把沙子震出去!”
热伊赛・阿不来提射门时,总要屏住呼吸——怕风沙扑进口鼻,也怕球滚进碎石堆里再也找不到了。
直到一群穿着整洁、讲话温和的人走进校园,他们在操场边驻足良久,津津有味地看同学们踢球,还不时找来同学问询:“是不是很喜欢踢球?”“风沙扬起来眼睛看得见吗?”
这样的问题,甚至让同学们感到有些“突如其来”:在操场上跑起来扬起风沙,不是很正常吗?
同学们并不知道,这些陌生的朋友来自一个遥远的地方——名叫嘉兴。
嘉兴在哪里?上海和杭州中间。那么,上海和杭州又在哪里?比乌鲁木齐还美吗?同学们以心中最熟悉的地方参照和揣度着。
嘉兴援疆干部之所以走进沙雅校园,始终源于两个核心课题:一是“援疆工作究竟该聚焦哪些关键事”,二是“如何让每一笔援疆资金用在刀刃上,切实提升沙雅群众的获得感”。初抵沙雅,他们便组建调研专班深入基层,通过实地走访摸清两个“急需”——基层发展的短板在哪、群众生活的需求是什么,再结合自身能力边界精准定位工作方向。而如何让沙雅百姓真切感受到嘉兴援疆的关怀与温度,进而凝聚心手相牵的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是他们始终锚定的核心目标。
“这些孩子爱足球真是爱到骨子里了,这么差的条件,球还踢得这么欢畅,既让人佩服,又让人心疼。”嘉兴市援疆指挥部副指挥长李宇聪说,“当时我们就在想,能不能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
没有响亮的口号,只有最朴素的念头:让沙雅的孩子们能在干净整洁的操场上上一堂体育课。
2023年底,嘉兴援疆指挥部在安排2024年援建项目时,把沙雅乡镇中小学操场“沙改塑”项目列入其中,将投入援疆资金6470万元,让操场不再尘土飞扬。2024年1月,嘉兴市对口工作领导小组印发《进一步深化嘉兴—沙雅交往交流交融“五百工程”的实施方案》,推进开展嘉兴与沙雅“绿茵牵手”活动,把沙雅的孩子带到嘉兴,接受更专业的足球训练。
压路机开进校园那天,许多孩子趴在窗台边,看着深红色渐渐覆盖了土黄色。
古丽格娜・吐迪小声地问同桌:“以后的体育课,是不是就不再用跺脚甩沙子了?”
把球踢好,成了撬动人生的支点
依尔番・肉孜的蜕变,始于他在嘉兴的第一场足球训练赛。
赛场上,他不再仅凭一股冲劲追着球跑,而是主动用手势向队友传递跑位信号,在关键防守中,也会精准判断和合理运用战术……在嘉兴教练的指导下,他更加坚定了对足球的热爱,也进一步加深了对足球的认识。
在嘉兴的日子虽然短暂,但依尔番・肉孜收获满满。他和队友学会了用身体合理卡位,争夺控球权,用视线提前同步进攻意图;哪怕比赛失利,大家也不会垂头丧气,而是相互击掌鼓劲喊着“再来”,眼里满是不服输的韧劲。
回到沙雅后,依尔番・肉孜顺利入选学校的足球特长班,巧的是,班主任正是他在嘉兴时的足球教练。教练深知他对足球的热爱,也为他定下了清晰的目标:“来年想再去嘉兴,得满足三个条件:球技要精进、文化课不落下、校纪校规要守好。”
“再去嘉兴”这个目标,成了依尔番・肉孜前进的最大动力。训练时,传球、盘带、防守,每一个动作他都会反复打磨;课堂上,他也收起了往日的调皮,全神贯注地听讲,生怕落下任何一个知识点。更让他振奋的是,3个曾因中考失利、几乎要放弃足球的好友,也凭借着“援疆杯”足球比赛夺冠的好成绩,获得了破格录取的机会,重新回到了熟悉的球场,与他并肩作战。
如今,依尔番・肉孜和队友在学校里成了“足球明星”,走在路上,总会有同学问:“你们什么时候再打比赛呀?”这份认可,让他们更增添了把球踢好的动力,训练时也越发刻苦了。休息时,几个少年坐在球场边,望着远处的天空,眼里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我们要认真练,争取踢进国家队,为中国足球争光!”
在依尔番・肉孜所在的学校,喜欢足球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每个班级都能组建起一支足球队。足球对于他们来说,不只是赛场上的输赢,更是成长的 “催化剂”,让他们在一次次攻防中学会了责任与担当,在团队协作中懂得了包容与配合,在面对失利时练就了坚韧与不服输。足球也让当地更多的孩子有机会走出沙雅,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拥有了追逐梦想的底气;因为足球,在戈壁滩旁长大的他们,心里有了清晰的目标,眼里有了坚定的光芒,从“想再去嘉兴”到“想进国家队”,梦想在一次次奔跑中不断升腾。
让更多的沙雅家庭,对援疆工作有感知
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做好新疆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全党都要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新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口援疆工作力度,完善对口援疆工作机制,共同把新疆的工作做好。”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嘉兴援疆指挥部把资金和项目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向基层一线聚焦,深入推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让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就像“沙改塑”项目,它看似改变的只是一个操场,实则改变了万千孩子的成长轨迹,以及这些孩子背后无数家庭的生活与情感体验。通过这个项目,孩子们对中华民族大家庭有了更直观的认知,对援疆工作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也对远在4000多公里外的嘉兴充满了感激与思念。
如今,沙雅学校的孩子们对体育课的热情空前高涨,在焕然一新的操场上尽情奔跑,已然成为他们校园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傍晚时分,操场上依旧回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他们流连忘返,舍不得回家。
孩子们的父母感慨地说:“我们可能不懂足球,但我们能看懂孩子的眼睛——他们的眼里越来越有光了。”这束光,是希望之光,是对未来的憧憬之光。
正如沙雅县委副书记、嘉兴市援疆指挥部指挥长穆运安所说:“从一片沙地,到一条跑道;从一个梦想,到一群孩子的未来——援疆的路,跨越4000多公里,最终抵达的,是人心。”“沙改塑”项目,不仅是基础设施的改善,更是一次心灵的连接、一次爱与希望的传递,它让援疆工作真正走进了沙雅家庭,走进了各族群众的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