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魅力长三角 >> 资讯频道 >> 关注长三角

提速增效优环境 阳光服务暖企心

合肥关注长三角2025-09-25 来源:合肥日报阅读:170046

全面重塑审批流程,大幅压缩办理时限,明确标准提升效能……日前,针对资质审批环节暴露出的问题,驻合肥市城乡建设局纪检监察组以案促改,推动市城乡建设局重塑审批制度,严格人员轮岗、强化过程留痕以防范风险,实现服务效率与廉政建设的双提升。

审批“加速度” 服务“有温度”

“以前,我们对政策把握不准,经常是‘咨询一点,做一点’,整个流程走下来耗时很长。”中安华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综合部经理刘孝凤回忆。最近,其旗下子公司在办理相关资质审核时,体验却焕然一新:从提交申请到审批完成仅用十多天。“同样的事情在过去办理,仅是往返窗口沟通可能就要一两个月。”

日前,合肥市城乡建设局推出多项审批改革措施,全面优化企业资质审批流程,显著提升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赢得企业纷纷点赞。其中,围绕企业反映强烈的审批周期长、信息不透明等问题,该局于今年3月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市资质审批工作的通知》,发布新版《办事指南》,明确申报材料清单、审批流程与时限,将初审时间从原来的14天压缩至7天以内,推动实现“审批有标准、过程有管控、服务有温度”。

“现在,不仅审批快了,而且全程透明可查。”刘孝凤表示。据了解,目前合肥已建立企业咨询“当日答复”机制,对初审不合格的申请一次性告知原因,并允许企业陈述复核,有效减少了重复申报。

除了“快”,审批改革更在“实”处发力。合肥市推行职称人员告知承诺制,对已考核注册建造师的资质类别不再重复核查职称,减轻企业材料负担;建立“双审独立+集体会商”机制,压缩个人裁量空间,审核责任体系更加健全。同时,通过标准化办事指南和公开化审批流程,大幅提升信息透明度,减少企业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申报失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有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政策实施以来,效果立竿见影。审批效率显著提升,初审平均时长缩减50%,待办件实现“周清零”常态化;企业一次通过率提高,二次提交率明显下降。此外,“黑中介”牟利空间大幅压缩。

“现在,所有标准、流程全部公开,问题出在哪个环节,系统里一看便知,再也不用找中介了,成本自然降了下来。”刘孝凤说。

筑牢“防火墙” 立下“铁规矩”

“以往资质审批权相对集中,存在廉政风险隐患。我们必须从内部筑牢防线,让权力在监督下运行。”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市城乡建设局在派驻纪检组的指导下,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梳理资质审批流程,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系列自我监督措施,有效堵塞管理漏洞,推动审批权规范、透明、廉洁运行。

针对审批岗位可能存在的风险,市城乡建设局首先从人员管理入手,开展全局范围自查,清退全部企业借调人员,确保资质审批核心岗位100%由在编人员担任。同时建立并严格执行年度轮岗制度,今年1月底,已完成对原岗位任职满两年的审核人员岗位调整,从源头上防范长期任职可能带来的廉政风险。

在强化人员管理的基础上,市城乡建设局着力完善内部约束机制。所有审批办件现均采取“背靠背”双人独立审核模式,须两名审核人员意见一致方能形成审批结论,有效杜绝“一人说了算”。针对审核中存在争议的事项,建立周会商集体决策制度,通过集体研究限制个人自由裁量空间,确保审批结果公正客观。

“廉政教育不是空谈,要融入日常、做在经常。”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派驻纪检组定期召开警示会议、处室例会观看警示教育片、不定期开展谈心谈话等方式,持续强化审批人员廉洁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尤其关注干部职工“八小时外”动态,做到提醒在前、防范在先。

此外,所有审核过程均详细记录在案,实现全程可追溯、责任可倒查,每批次完整审批材料定期报市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组备案。同时,所有办件均记载企业经办人联系方式,供纪检组随机回访核查,形成内部审核与外部监督的双重约束。

一系列自我监督措施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审批规范性和公信力,也增强了企业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提升资质审核效能,最大限度降低廉政风险,持续压缩“黑中介”牟利空间,在行业内营造风清气正的审批环境,让正常经营的企业获得精准的政策支持,为全市建筑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