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魅力长三角 >> 资讯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 | 百年滑雪板在阿勒泰焕发新生

国内国内新闻2025-09-29 来源:新华网阅读:150979

9月,阿勒泰的山坡层林尽染,将军滑雪场的雪道、缆车整饬如新,正静悄悄地等待大雪降临。在不久前刚建成通车的阿禾公路起点处,拉斯特乡哈萨克族老人斯兰别克·沙合什打开他的工作坊大门,清点材料、整理工具,为即将而来的滑雪季作准备。

  71岁的斯兰别克·沙合什是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毛皮滑雪板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从十五六岁起跟着父亲学习制作毛皮滑雪板。这套工艺从他爷爷的爷爷传下来,已有上百年历史。

  阿勒泰地处北纬47度,冬季平均积雪厚度达1.5米以上,每年11月到次年5月是积雪期。在过去,滑雪板是这里农牧民必不可少的出行工具,放牧、打猎、收柴火都得靠它。

  在斯兰别克的工作坊里,陈列着大大小小的滑雪板。它们与现代流水线上生产的滑雪板最大不同点是采用马腿毛皮作底。下坡滑行时,毛皮为顺向,增加滑行速度;上坡时,毛皮能增大摩擦力,起防滑作用。

  从挑选一段松木或桦木到裁板打磨,从浸泡定型到炮制马皮,从打孔穿绳到制作雪杖……制成一副毛皮滑雪板需要10来天时间。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技艺打磨,斯兰别克制作的滑雪板结实耐用,形态美观。乡邻们都喜欢来斯兰别克家买滑雪板,有时是付点钱,有时是背来半片羊或者一些山货。

  随着时代发展,阿勒泰乡村间修建了公路,农牧民家庭陆续添置了摩托车、小轿车,古老的毛皮滑雪板渐渐淡出人们生活。斯兰别克舍不得丢掉这套手艺,在地方政府支持下,2010年他申报成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老毛皮滑雪板制作技艺传承人,并有了自己的工作坊和展览室。

  除了继承传统,斯兰别克也在琢磨怎么改进,使之更适合现代人使用。比如,他会根据使用者身高调整滑雪板大小。“以前的滑雪板比较宽大,改进后更方便,小孩也能轻松使用。”他说。乌鲁木齐一家滑雪俱乐部上门请斯兰别克做定制,专业滑雪运动员试滑后惊叹:“这灵活度一点不输现代雪板。”  

  儿子胡安什别克不仅跟着父亲学手艺,还和村里年轻人一起开网店、搞直播,在互联网上传播推广。他们还开发出巴掌大小的迷你雪板毛皮滑雪板纪念品,既有观赏性,也方便携带,旅游旺季时一天能卖出50多副。

  已经过去的2024年雪季,阿勒泰的将军山、可可托海、吉克普林和青格里狼山等4个滑雪场日接待游客1.5万人次左右,接待量比上雪季同期增长20%。斯兰别克的工作坊成了“网红”打卡地。滑雪爱好者和游客来到这里体验毛皮滑雪板制作过程,了解阿勒泰的冰雪文化。

  从20世纪50年代起,阿勒泰地区就开始组织冰雪训练和赛事。毛皮滑雪板是其中的特色项目。自2020年起,阿勒泰地区将滑雪纳入体育特色课程体系,在中小学开设必修和选修课。目前,阿勒泰地区注册的青少年冰雪运动员达360余名。

  在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族乡一处洞穴内,镌刻着一万多年前古阿勒泰人滑雪狩猎的画面。2022年北京冬奥会先导片里,一片雪花从阿勒泰的洞穴岩画中飘出,越过山河,飞向世界。

  在斯兰别克看来,从传统出行工具到体育运动装备,再成为旅游热销产品,毛皮滑雪板在传承中创新,已成为阿勒泰地区文旅产业、冰雪文化的一张名片。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