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西岸,400余台(套)先进仪器设备为合肥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包河经开区,机器人走出实验室,新能源智能重卡启程全球;毗邻骆岗公园的合肥法务区,以专业服务为科创企业保驾护航……这些科创风景,共同展现了合肥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道路上的坚实步伐。
10月13日,由省委宣传部组织的“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集中采访团走进合肥,深入科创企业一线,探寻这座“科创之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深层密码。
补齐检测短板 驱动产业加速
走进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合肥)有限公司的电磁兼容实验室,一辆汽车在场地正中缓慢旋转到待测位置,场地拐角处的发射类天线经测量距离汽车10米后,便缓慢升起,开始电磁骚扰测试。
该公司电子信息事业部副部长张俊东介绍,实验目的是测试汽车的电磁波和外界环境的电磁波是否有不兼容的情况,若测试发现电磁不兼容,则意味着车辆会干扰周边的通讯设备,或者是周围复杂的电磁环境会使汽车运转发生故障。
碰撞实验室场地摆放了一把汽车座椅,滑台在百毫秒内加速,使座椅承受冲击。后续,现场工作人员通过高速摄像等设备检查座椅情况。这是汽车上市售卖前必要的检测环节。
据了解,招商车研合肥公司一期项目总投资8.31亿元,其中高端检测设备5.1亿元,建有碰撞实验室、火灾安全实验室、电磁兼容实验室等8个综合性实验室。
“自2025年7月投产以来,先后为江淮、安凯、蔚来等车企在产品的研发、认证、测试方面提供了高端的检测服务。”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合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石来华说,“我们既给车辆做‘体检’,又帮企业攻‘技术’,还为行业立‘标准’,补齐安徽汽车产业链‘短板’,助力合肥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
优化产业生态 助力新质生长
拥有一个机器人保姆,会是怎样的感受?在位于合肥包河经济开发区的零次方公司测试区,轮臂式机器人H1移动到一堆待晾的衣物前,一只机械臂稳定地握住衣架,另一只机械臂灵巧地将衣服的领口撑开,不一会儿,一件整理好的衣服便平稳地挂到晾衣杆上,整个过程流畅自然。
“它能独立完成日常家居场景里从地面清洁到晾衣服等12个连续任务。”零次方副总经理马晓龙站在一旁,用欣赏的眼光看着轮臂式机器人完成这套动作。
“我们是国内唯一实现这项‘专项场景超长序列多任务连贯操作’技术商业化落地的企业。”马晓龙说,“回到合肥创业,主要是看准了这里无可替代的产业生态。合肥,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自2025年1月落户合肥以来,零次方迅速获得地方政策与资本的双重加持,9个月内累计订单超5000万元,完成三轮融资超亿元。“合肥的产业环境、人才结构和政策支持,为我们这样的初创企业提供了快速成长的土壤。”马晓龙说,“在这里,我们找到了创业的‘加速度’。”
同样在合肥包河经济开发区,安徽苇渡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重型卡车平稳起步,几乎听不到传统柴油卡车的轰鸣声。
平常,一台传统柴油重卡跑一公里,油费要三块多;而苇渡纯电重卡,跑一公里只需要一度电。该企业发展负责人奚星捷说:“按工业电价算,一度电不到八角。对跑长途的司机来说,每公里能省下两块多。”这个数字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收益。对物流企业来说,省下的成本就是利润;对司机而言,意味着有更多的收入。
如今,每台从合肥驶出的苇渡重卡,都在用“一公里一度电”的实在效益,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新能源重卡的硬实力。“在合肥,我们找到了最适合新能源重卡发展的土壤。”奚星捷深有感触地说,“这里不仅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更形成了浓厚的新能源产业生态,让我们能把产品做得更有竞争力,也让‘合肥智造’的新能源重卡能够自信地驶向世界。”
筑起法治屏障 守护科创未来
创新的种子需要适宜的土壤才能茁壮成长。而法治,正是这片土壤中最关键的养分。
在合肥高铁南站旁,一座9万平方米的法务大厦高高耸立,这里就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法治载体——合肥法务区的核心承载区。自2024年9月运行以来,这座“长三角法治新地标”已迅速成为汇聚法律、科技、产业要素的平台,书写的不仅是法务保障的“标准答案”,更是城市能级跃迁的“法治密码”。
据了解,这里整建制进驻了法院系统的金融、破产、国际商事、知识产权、环境资源5个区域性审判法庭,打造了专业化的司法审判体系,实现了一站式为企业精准护航。同时,检察综合服务、法律热线服务、仲裁公证、司法鉴定、公安服务、数字法治研发等功能在此集中配置,形成了强大的服务合力。
此外,北京君泽君、上海汉盛等一批知名度高、专业性强的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等高能级法务、泛法务服务机构,以及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数据空间研究院等重大科创平台均已入驻。
这种集聚效应,使得法务区能够精准对接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链的需求,着力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的法治支撑。
在保护创新成果方面,合肥法务区设立了知识产权一站式保护服务工作站,形成“保护盾”,织密“保护网”,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科研工作者和科创企业保驾护航。
“截至2025年9月,已招引入驻律师、会计、税务、知识产权等高端法务、泛法务机构29家,国内一流法律服务高地搭建成型,政务法务商务融合发展起势见效,成为新时代安徽法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重要名片。”合肥法务区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李瑞鹤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