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将于11月6日至9日在桐乡乌镇举行。历经十二载积淀,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已从江南水乡走向世界舞台,成为洞察数字时代发展前沿、汇聚全球智慧的重要窗口。即日起,《嘉兴日报》联合读嘉新闻客户端推出“数看嘉兴——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特别报道”栏目,以数据为脉络,深度解析盛会亮点,全景展示嘉兴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奔涌向前的卓越成果与崭新图景,多视角呈现峰会给嘉兴带来的无限活力。敬请关注。
昨天,位于嘉兴南湖高新区的浙江九识智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里,技术人员正在调试即将下线的新一代无人配送车E6。而在企业的内部道路上,一辆辆白色的无人车顶着雷达“帽子”,正在进行动态测试。
九识智能的新一代无人配送车时速为40公里,容积大约5立方米,单次可运载快递600至1000件,满载续航在140公里左右。这家成立于2024年6月的公司,今年3月15日与南湖区签约落地总部项目,总投资30亿元,占地60亩,年产能可达5万台,项目达产后预计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
“从签约到投产只用了4个月,而且实现了从技术到场景的快速打通。”九识智能副总裁崔霄表示。目前,该公司已在嘉兴布局年产2万台无人驾驶装备的智配项目,预计年底前在全市投入300台无人车,服务物流、安防、环卫等多个场景。
从“制造”到“智造”,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产业基因的重塑。今年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举办的第12年,人工智能在嘉兴早已生根发芽,深入工业制造等多个领域和百姓生活中。行走在乌镇,人工智能的身影随处可见,智慧出行触手可及。
从乌镇到嘉兴,“人工智能+”正在不断生长。嘉兴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全省人工智能应用高地。嘉兴市经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市现有人工智能规上企业183家,今年1至8月实现营收448.5亿元,同比增长14.3%,列全省第三。
制造业叠加人工智能,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嘉兴围绕智能驾驶、智能家居、人形机器人等六大产业,加快在智能终端制造领域发力,打造特色AI产业集群。
机械臂精准协作、全流程数据中枢、自动化高效传递……走进位于南湖区的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助力企业加速实现智改数转。该公司的压缩机电机定子外观缺陷检测“人工—AI”替代,上榜2025年浙江省首批AI赋能制造业典型案例。
过去,压缩机电机定子外观缺陷检测普遍依赖人工目检,存在效率低、精度差等诸多问题,加西贝拉通过使用视觉检测结合AI算法及数据处理,实现不良品自动识别与分拣,确保了缺陷识别准确率超过99.8%,按公司目前10条生产线计算,每年可产生效益760万元。
人工智能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和市场潜力,一批“嘉兴造”AI产品正加速走向全国——
2025年巨石集团、加西贝拉等5家企业获评人工智能应用标杆企业,入选数量列全省第二;
太美医疗、雅莹集团等5家企业应用场景获评浙江省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入选数量列全省第三;
易迪希、数翰科技2家企业获评浙江省人工智能服务商,列全省第三;
麒盛科技、凯晟动力等7项产品获评浙江省“数智优品”,列全省第二;
……
今年,银盾云科技的“银盾云大模型”和天正智能电器的“天正智瀚大模型”先后在国家网信办完成备案,实现我市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零的突破”。
创新迭代,人工智能活力澎湃。位于嘉兴经开区的浙江太美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使用AI大模型回答医药研发临床运营的问题,能节省约90%的信息检索与总结时间;巨石总部制造基地年产12万吨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冷修改造后,将实现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20%、人均劳动生产率提升10%;数翰科技开发的“AI决策控制系统”,仅气化工艺一个环节,一年就为某煤化工企业省下7500多万元的原料成本……这些生动的实践,展现了场景驱动的强大力量,让人工智能从浅层应用走向深层赋能。
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创新节点,嘉兴正加快构建高水平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为区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在第一、二批省级企业数据管理国家标准贯标优秀试点区域,第三批试点企业及第四批省级企业数据管理国家标准贯标试点区域名单中,嘉兴入选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今年,嘉兴以赋能应用为突破重点,深入实施《嘉兴市推进“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5—2027年)》,围绕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等十个重点领域方向发布场景开放清单,加快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到2027年,嘉兴计划引育3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垂直模型,实施150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工智能产业营收突破1000亿元,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高地。
眼下,人工智能产业千帆竞发,嘉兴各地正在这片新蓝海中奋勇争先,加快推进智造创新强市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