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嘉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五部门印发《嘉兴市加快推进中试平台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即嘉兴市中试平台首个支持政策。
记者就中试的重要性等问题采访了嘉兴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对文件亮点、特色进行解读。
一问:什么是“中试”,嘉兴为什么要锁定“中试平台”这样一个相对中间的环节出台这样一份实施方案?
答:中试,对很多人来说,可能会有些陌生,但做企业和搞科研的都知道,中试作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临门一脚”,是从实验室研究通往工业化生产的关键环节,着重解决从样品到产品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实际问题。统计结果表明,科技成果经过中试验证,产业化成功率可达80%,而未经中试验证,产业化成功率只有30%。
在顶层设计方面,契合国家战略需求,顺应省级重视趋势。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了要加快中试平台建设,因此建设中试平台是大势所趋。从全省看,浙江作为经济强省和创新高地,一直将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日前,聚焦“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省经信厅等五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中试平台的实施方案》,积极引导资源向中试环节汇聚,也为嘉兴建设中试平台明确了方向。
从自身看,中试是嘉兴加速智造转型所需。一方面,嘉兴众多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着从实验室成果到产业化生产的“死亡之谷”难题,缺乏专业的中试平台支持,导致大量科技成果难以实现商业化应用,制约了企业发展与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建设中试平台有助于吸引更多优质创新资源向嘉兴集聚,具备了完善的中试服务,将赋能嘉兴更具吸引力,从而加速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问:“中试平台”对于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帮助?
答:轻装上阵。对于资金与资源相对有限的中小企业而言,中试平台提供的现成场地、设备及专业技术支持,能直接为企业“减负”,大幅降低技术创新的门槛与成本。
技术护航。平台配备的专技人才可为企业项目落地提供技术支撑,助力企业攻克中试环节的技术瓶颈跑出“加速度”,有效缩短中试周期、加速成果转化,在市场竞争中更快抢占先机。
资源融通。借助中试平台这一纽带,中小企业还能更便捷地对接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等多方资源,为企业搭建产学研桥梁,拓宽成长快车道。
平台共享。对平台建设方而言,开放共享中试平台,能让设备、场地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闲置浪费,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在服务不同用户的过程中,平台接触到的多样技术和需求,也能促进技术交流碰撞,激发创新灵感,推动自身技术不断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
比如乌镇实验室的新型陶瓷材料中试平台,具备为前沿新材料企业提供从创新材料合成到产品试制的全链条服务能力,去年共承接中试项目46项。截至目前,已孵化企业7家,其中浙江玻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嘉兴睿创新材料有限公司被评为2024年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两家企业2024年营收均破亿元。
三问:嘉兴的中试基础和现状如何?
答:在全省乃至长三角城市群的大格局下,嘉兴的中试平台建设还处于快速布局阶段。目前,嘉兴共有28家平台被认定列入2025年度嘉兴市中试平台培育库,其中浙江清华柔电院“柔性集成器件制造中试平台”、乌镇实验室“新型陶瓷材料中试平台”、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小核酸合成中试平台”及“柔性智能食品饮料中试平台”等4家中试平台入选工信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名单,数量列全省第二。
从产业领域看,我市28家中试平台在产业布局上特色鲜明,紧密围绕我市“135N”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展开。新材料领域,布局平台8家,数量最多;生命健康领域,布局平台6家;集成电路、光伏新能源领域,分别布局平台3家;纺织服装、工业母机领域,分别布局平台2家;在未来产业领域,布局平台4家,覆盖了低空经济、合成生物、核药等领域。
但是从现实条件看,嘉兴中试平台的发展仍存在成效不够明显、布局不够合理、模式不够多元等问题和短板。因此,制定符合嘉兴现状的中试平台支持政策,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支撑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中试平台,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助力智造创新强市建设必须要做的一道题。
四问:嘉兴将如何支持中试平台做大做强?
答:面对当下中试平台建设的难点,本次嘉兴出台的政策,综合考虑嘉兴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建设条件等,明确由政府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多元布局、推动建设、择优培育,同时鼓励龙头企业中试平台开放共享,支持引导高校院所、专业机构利用自有设备等资源提供中试服务。后续也将具体从三个方面来支持平台发展。
在服务层面,一方面,积极引导中试平台提供成果验证等各类市场化服务,支持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同研发,鼓励政府部门和国企采购新技术、新产品;另一方面,通过定期举办成果推介会、产学研对接会等活动,帮助链接推荐优质代工企业,精准匹配标准厂房等资源,着力搭建中试平台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桥梁,推动中试产品规模化量产。
在支持层面,嘉兴市明确了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中试平台,将在省级资金补助的基础上,根据设备投入的一定比例统筹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和500万元支持。后续会针对我市的中试平台制定评价细则,对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为优秀的中试平台,在3年周期内每个给予一次性100万元的奖励。
在保障层面,嘉兴将强化各创新要素的保障。在金融保障上,将引导鼓励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参与中试平台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在人才保障方面,培育一批适用于中试平台运营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在机制保障方面,将贯彻落实《嘉兴市加快推进中试平台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加强部门联动、强化统筹规划,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常态化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