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起,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举行,本次考试报考人数达到341万人,创历史新高。考试前夕,教育部强调,坚决维护研招考试公平公正,并公布考试违规违法行为举报电话。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基础上,推动实现所有儿童少年“上好学”为目标的教育改革与发展重大战略。安徽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首倡地,省教育厅官网发布了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制定印发了《安徽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导性规划》,为我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出了详细的“时间表”。县域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1999年12月20日,《七子之歌》响彻中华大地,经过300年的风雨历程,澳门终于回归祖国,回到母亲的怀抱。正如爱国诗人闻一多的这首诗,无论分开多久,澳门与祖国母亲的感情深入灵魂。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1日举行。临近考试,网上一些不法分子打着“考试包过”“有内部资料”等噱头,散布网络谣言,发布虚假信息,诈骗考生钱财。为此,教育部门和公安机关、网信部门梳理汇总了近年来一些典型案例,并提醒广大考生:谣言的背后是一些不法商家、网站甚至惯犯精心设计的骗局。广大考生要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以案为鉴,擦亮眼睛,明辨谣言,谨防上当受骗。同时,希望各网站不为谣言提供平台,考生不信谣、不传谣。
教育部近日公布首批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教育APP)备案名单,“新东方”等152款应用获得通过,教师、家长、学生可以据名单选用。
教育部官网发布消息显示,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1日至23日举行,报考人数达到341万人。这一人数较2019年的290万人增长17.6%,创历史新高。如果用一个字描述2020年的考研形势,非“热”莫属。然而,如何正确看待研考报考“热”,笔者认为应该保持冷静、积极、客观。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名单,即职业教育“双高计划”。56所高职学校入选高水平学校建设,141所高职学校入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中央财政每年引导资金20余亿元对“双高计划”给予奖补支持。毋庸置疑,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这是重大利好消息,是职业教育凸显类型教育特色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整体提升职业教育品质的重要发展契机,是落实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重要制度安排。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为教师减负从各方呼吁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决策。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谋划,是党和国家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满腔热情地关心教师、支持教师、服务教师的关键之举,是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的真切体现。政策的出台,关键在落实,核心在实效。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切实为教师减负上,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拿出实招硬招。
近日,有网友在安徽马鞍山政府网“市长信箱”栏目留言,询问马鞍山市如何利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政策红利引进江浙沪优质教育资源在当地落地生根。该网友建议马鞍山市应当捷足先登,提前布局,成立专门机构,抓紧落实,抓住机遇,真正做到教育强市,教育兴市。
日前,教育部网站正式发布《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公布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第一轮建设单位名单,其中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5所安徽的高职院校入围。
记者12月18日从教育部获悉,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1日至23日举行,报考人数为341万人。今天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自2015年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2019年达到290万,今年首次突破300万。
关于减负的话题,我们常常在舆论场上见到大量的讨论,但多数情况下,人们谈到的都是如何为学生减负,为家长减负,却很少有人会想到,一线教师其实同样面对着过重的负担,因此同样需要一次切实的减负。
近日,南京江宁实验小学一年级家长们向我苏特报记者反映,12月14日他们突然收到学校通知,称要在近期将一年级学生的教学地点由本部搬迁至金箔路校区。部分学生家长提出质疑:金箔路校区刚刚建成,教室及其他校内场所的空气质量是否过关?对此,校方提供了一份“毛坯房检测报告”。然而这更加引起了家长们的不满,有家长直斥这份报告“不专业”。
没有一流学科,就没有一流大学。19日,省教育厅举行江苏高校优势学科服务高质量发展新闻通气会。自2010年启动以来,江苏立项建设三期项目,全省31所高校226个学科得到立项建设,其中已完成的一期、二期项目,省财政投入60.8亿元。